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農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農業智庫 > 糧食作物 > 病蟲害防治

蕎麥的病害防治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蕎麥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蕎麥輪紋病、蕎麥褐斑病、蕎麥霜黴病、蕎麥病毒病和白黴病等,其病害症狀與防治方法如下:


1、立枯病

  蕎麥立枯病俗稱腰折病,是蕎麥苗期主要病害。一般在間苗後半月左右發生,有時也在種子萌發出土時就發病,常造成爛種、爛芽、缺苗斷壟。受害的種芽變黃褐色腐爛。蕎麥幼苗容易感染此病,病苗莖基部出現赤褐色病斑,逐漸擴大凹陷,嚴重時擴展到莖的四周,幼苗萎蔫枯死。子葉受害後出現不規則的黃褐色病斑,而後病部破裂脫落穿孔,邊緣殘缺。

防治方法是:

(1)深耕輪作。秋收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並進行深耕,可將土壤表面的病菌埋入深土層內,減少病菌侵染。合理輪作,適時播種,精耕細作,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2)藥劑拌種。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克,拌種50千克效果較好。還可用40%的五氯硝基苯粉劑拌種或搓種,100千克種子加0.25--0.50千克藥劑拌種。

(3)噴藥防治。幼苗在低溫多雨情況下發病較重,因此,苗期噴藥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常用的藥劑有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複方多菌靈膠懸劑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都有較好的防病作用。

2、蕎麥輪紋病

  蕎麥輪紋病主要侵害蕎麥葉片的莖稈。葉片上產生中間較暗淡褐色病斑,病斑呈圓錐或近圓形,直徑2--10毫米,有同心輪紋,病斑中間有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莖稈受害後,病斑呈梭形,橢圓形,紅褐色。植株死後變為黑色,上生有黑褐色小斑。受害嚴重時,常造成葉片早期脫落,減產很大,是主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

(1)注意田間清潔。收穫後將病殘株及其枝葉收集燒毀,以減少越冬菌源。
(2)加強田間管理。採取早中耕,早疏苗,破除土壤板結等有利於植株健康生長的措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3)溫湯浸種。先將種子在冷水中預浸數小時,再在50℃溫水中浸泡5分鐘,撈出後晾乾播種。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0.50%的波爾多液或65%的代森鋅600倍液及40%的多菌靈膠懸劑500--800倍液,防止病害蔓延。

3、蕎麥褐斑病

  蕎麥褐斑病發生在蕎麥葉片上,最初在葉面發生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直徑2--5毫米,週邊呈紅褐色,有明顯邊緣,中間因產生分生孢子而變為灰色。病葉漸漸變褐色枯死脫落。蕎麥受害後,隨植株生長而逐漸加重,開花前即可見到症狀,開花和開花後發病加重,嚴重時葉片枯死,造成較大損失。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間殘枝落葉和帶病菌的植株,減少越冬菌源。實行輪作倒茬,減少植株發病率,加強苗期管理,促進幼苗發育健壯,增強其抗病能力。

(2)藥劑拌種。採用複方多菌靈膠懸劑,退菌特或五氯硝基苯,按種子重的0.30%~0.50%進行拌種,有預防作用。

(3)噴藥防治。在田間發現病株時,可採用40%的複方多菌靈膠懸劑,75%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65%的代森鋅等殺菌劑500--800倍液噴灑植株,噴霧要均勻周到,遇雨水沖刷時要重噴。可預防未發病的植株受侵染,並可減輕發病植株的繼續擴散危害。

4、蕎麥霜黴病

  蕎麥霜黴病主要發生在蕎麥的葉片上,受害的葉片正面可見到整形的失綠病斑,其邊緣界限多明顯。病斑的背面產生淡淡白色的霜狀黴層,即病原菌的孢囊梗與孢子囊。葉片從下向上發病。該病侵染幼苗及花蕾期與開花期的葉片為主。受害嚴重時,葉片捲曲枯黃,最後枯死,導致葉片脫落,影響蕎麥的產量。

防治方法:

(1)收穫後,清除田間的病殘植株,進行深翻土地,將枯枝落葉等帶病殘體翻入深土層內,減少次年的侵染源。
(2)進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苗期管理,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可用40%的五氯硝基苯或70%的敵克松粉劑進行拌種,用量為種子量的0.50%。或在植株發病初期,用800--1000倍液的瑞毒黴,或600--800倍液的代森鋅,以及700--800倍液的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進行田間噴霧防治,都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5、蕎麥病毒病

  蕎麥病毒病在大氣乾燥、蚜蟲大發生的年份容易發生。病毒病發生時,蕎麥植株明顯比正常植株矮化,葉片皺縮、捲曲,葉緣邊不整齊,葉片凹凸不平,葉面積縮小近1/3。

防治方法:

(1)用500倍液殺蟲靈殺滅病毒傳媒蚜蟲,早發現,及早防治。
(2)噴施葉面複合肥料,增強植株抗病性,緩解和減輕病毒的危害。
(3)用病毒靈300倍液噴施葉面,以防治病毒病在相鄰葉片上和植株間的摩擦感染。

6、蕎麥白黴病

  蕎麥白黴病發病後,葉片上呈現黃色、淡綠色的斑駁,無明顯邊緣,背面是白色黴狀物,即病原子實體。幾日內發生。

防治方法:

(1)清潔田間,實行深耕,把地面帶病的植株落葉翻入土中,減少病菌存活數量。
(2)合理輪作,適時播種,精耕細作,培育壯苗。
(3)加強苗期管理,早中耕,深中耕,不使土壤板結,促進幼苗齊苗早發。
(4)用五氯硝基苯拌種,50千克種子加0.25千克,或0.50千克40%五氯硝基苯粉劑拌種。苗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500--600倍65%可濕性代森鋅粉藥液。

摘自2003年第8期《農業科技與資訊》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