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農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農業智庫 > 糧食作物 > 病蟲害防治

二化螟


資料來源:中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二化螟俗稱鑽心蟲,為鱗翅目螟蛾科害蟲,河北省水稻主產區因推廣粗稈的冀粳14號和冀審稻99002號水稻品種,適於該蟲為害,而成為每年必須防治的害蟲。  

1‧形態特徵  

(1)成蟲 13—16毫米,翅展雄20毫米,雌25~28毫米,灰黃褐色,觸角絲狀,前翅灰黃色近方形,外緣有7個小黑點,後翅白色略呈三角形。與近似種蘆苞蛾的區別為:其額部側面觀前緣僅一個尖頂,前翅正面上有灰褐色鱗片,鱗片末端平直,並有等長的齒,而蘆苞蛾額部側面觀前緣呈兩個尖頂,腹面觀第二個尖頂呈“八”形,前翅正面上有鉛色閃光鱗片,鱗片末端鈍圓無齒。  

(2)卵 扁平橢圓形,排列成魚鱗狀卵塊,卵塊長圓形,初白色,孵化前紫黑色。  

(3)幼蟲 初孵化時淡褐色,頭淡黃色,2齡以上幼蟲體背有5條棕色條紋。  

(4)蛹 長約10~13毫米,圓筒形,褐色,腹部體背也有5條隱約可見的背線。  

2‧為害特點 

  一代幼蟲蛀食葉鞘,造成枯鞘:隨後幼蟲蛀入莖內為害,造成枯心。第二代幼蟲為害水稻莖稈,造成白穗。 

3.發生規律

  一年2代,以幼蟲在稻茬和稻草內越冬,越冬幼蟲於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成蟲產卵於葉片或葉鞘上,6月中旬始見一代幼蟲蛀食葉鞘,造成枯鞘,7月上旬出現枯心,幼蟲可轉株為害,老熟後在莖稈或葉鞘內化蛹,第二代幼蟲8月上旬開始為害水稻莖稈,造成白穗。二代幼蟲有明顯的群集性。  

  該蟲也屬常發性害蟲,其發生取決於蟲源、天敵數量、水稻品種的抗蟲能力和氣候因素,以不秋翻地、不大水泡田、濫施廣譜殺蟲劑天敵數量少、種植葉色深,莖稈粗的水稻品種的稻田發生較重。  

4‧防治方法 

  秋翻地和大水泡田,可殺死越冬幼蟲,減少蟲源;儘量不使用廣譜殺蟲劑以保護天敵,可有效地控制其發生;施用藥劑防治 對一代幼蟲於6月中下旬初見枯鞘時,對二代幼蟲於8月上旬初初見枯鞘白穗時,每畝用18%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或90%殺蟲單可濕粉劑35~50克對水噴霧,也可用18%殺蟲雙撒滴劑200~250毫升直接甩施,施藥時應有水層,施藥後應保水5~7天。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