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 | . | 水稻葉稻熱病加強防治(2014/09/24)
苗栗縣一期作水稻已插秧30-50天,為稻作最高分蘗期,且近日平均溫度約25-28℃,濕度約85%以上,為葉稻熱病發生適期,縣府農業局特別呼籲農民加強病害之防治以減少損失。 |
2 | . | 葉稻熱病之發生與防治(2014/08/31)
稻熱病依發生部位之不同,可區分為苗稻熱病、葉稻熱病、節稻熱病、穗稻熱病、穀粒稻熱病、枝梗稻熱病、護穎稻熱病及葉舌稻熱病等,其中以葉稻熱病發生最為嚴重。 |
3 | . | 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方法(2014/08/25)
水稻發生惡苗病後,其發病植株的節間伸長,長得細而高,植株顔色較淡,葉片較正常株窄,節位上的葉鞘裏或外有不定數的鬚根,稻稈內生有白色的黴物,後變成淡紅色,有時是黑色的小點。 |
4 | . | 雨季施藥有技巧(2014/05/18)
內吸性農藥可通過作物的根、莖、葉等部位進入植株體內,並輸送到其他部位,在一定的時間內起作用。 |
5 | . | 山東小麥微肥觀葉巧施(2014/03/20)
小麥在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需勤觀麥葉,巧施微肥,確保小麥生長發育正常。 |
6 | . | 加強對水稻負泥蟲的認識和防治(2004/05/27)
重慶市雲陽縣部分稻田遭受負泥蟲為害。為此,縣植保站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建議各地加強對水稻負泥蟲的認識,及時做好預防工作,將為害控制在最小範圍。 |
7 | . | 當前水稻秧田病蟲發生及防治(2004/04/08)
水稻秧田期主要發生蚜蟲、薊馬、立枯病等,危害水稻秧苗生長。稻薊馬成、若蟲常群集葉耳、葉舌處和心葉內為害,受害部分初現黃白小點,以後葉面出現花白斑,受害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好象"坐蔸"一樣。立枯病多在濕潤(半旱)育秧田和旱育秧田中發生,引起死苗。 |
8 | . | 冬防水稻病蟲事半功倍(2003/12/23)
冬季水稻病蟲處於休眠狀態:害蟲停止取食、病菌停止浸染。各農戶如果抓住這個有利時機進行防治,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9 | . | 蕎麥的病害防治(2003/10/21)
蕎麥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蕎麥輪紋病、蕎麥褐斑病、蕎麥霜黴病、蕎麥病毒病和白黴病等。 |
10 | . | 水稻坐蔸的類型和防治方法(2003/07/21)
冷害型,多發生在冷浸田、冷水田、背蔭田。這類田因長期淹水,土溫低,在連續的陰天低溫寡照天氣下更易發生坐蔸,症狀表現為栽後遲遲不返青,不走新根,根係老化,活力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