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WTO兩岸對策

加入WTO對中國農業資源環境的影響


資料來源:上海農業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新華社資訊北京9月5日電 《農業經濟研究》第8期載文《WTO框架下的農業資源環境調適研究》,分析了加入WTO對中國農業資源環境的影響。

  摘要如下:  

一、擴充了資源利用範圍和環境容量,影響農業資源的配置效率及利用方式  

  資源和環境在農業生產系統的流程中屬於輸入性要素,農業資源是農業賴以進行的基本條件,農業環境是農業得以順利發展的保障,資源與環境的豐裕或貧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農業發展的模式和方向。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資源有限、農業資源稀缺程度較高的國家。長期以來,受生存和發展的壓力所致,我們走了一條拼棄資源而獲得農產品的農業發展道路,導致了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業資源環境的區位比較優勢喪失,資源環境退化、惡化。  

  加入WTO,中國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從而擴大了資源的利用範圍和環境容量,為多樣化的利用全球化環境資源,緩解耕地和水資源的壓力提供了機會。同時國內農產品市場將面對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雙重競爭,將促使國內農業生產者按比較優勢原則配置有限的農業資源,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WTO的農產品貿易調節機制,充分發揮中國豐富的勞動力優勢,加強出口導向型的園藝、水產品和畜牧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進口部分資源密集型糧食等產品,走以豐裕勞動力資源在國際市場上換回稀缺的土地和水資源的道路,突破了農業發展的資源瓶頸約束,與此同時,一些處於可利用臨界點的土地資源將被退耕還林還草,中國的農業生態環境系統也將得到恢復發展和優化。  

二、促使綠色技術壁壘形成,催化資源管理水平和環境質量提高  

  綜觀近年來世界貿易組織的傾向,不難發現,世貿組織在不超越其多邊貿易體制許可權的前提下,更加重視資源保護和貿易發展的可持續性,致使綠色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而一些發達國家借助綠色浪潮,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健康為藉口,構築起了一道又一道的“環保壁壘”和“綠色壁壘”,通過“綠色壁壘”對進口農產品進行種種限制。

  目前,綠色壁壘主要是根據各國國內的環境保護水平和標準來設置的,這就很容易產生這樣一個問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容易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而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因國內環保水平低,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環保標準而被拒之於發達國家的國門之外。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護水平還比較低,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和方法、包裝、貯運、組成成分及性能存在諸多方面的不利於環保的因素,從近期的現實而言,“綠色壁壘”對中國農產品貿易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影響,但是從長遠和發展的角度看,“綠色壁壘”的形成,對中國農業資源環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反面要求更高的環境質量和農產品質量,這對中國農業資源的保護和環境建設卻是有利的一面。它將促使中國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增加其對於環境質量的需求,從而促使政府制定更高標準的環境政策來保護農業生產環境,改變農產品的生產佈局資源配置方式。使農業生產在新的資源利用水平和環境層次上進行。  

三、弱化農業自然資源環境與農產品市場的國際邊界,促使農業生產污染減輕和“潔淨農業”技術水平提高 

  入世以後,中國可以通過貿易自由化的機制來增加部分對資源環境壓力大的農產品的進口量,從而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和減輕對資源環境的污染。

  據測算,如果中國每年進口4000萬噸糧食,就可減少近100萬噸化肥和2萬多噸農藥的使用量。同時目前發達國家的農業資源保護和環境建設正在由“終端治汙”向“潔淨農業”技術與產品方面過渡,以以色列為代表,在農業中已大規模地實施了以智慧化控制和“精確農業”為特色的潔淨生產方式。入世以後,國外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業生產方式也會隨著WTO機制而進入中國,這必將促使中國農業生產技術與世界農業生產技術接軌,生產過程對資源的侵害和環境的污染減輕,“潔淨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四、誘導環境轉移,增加動植物病蟲害的傳播與風險,威脅國內環境安全  

  污染轉移包括借助於流水、風向、滲透等自然力的轉移和借助於國際貿易和市場交換把污染嚴重的產業和產品轉移到別的國家和地區的社會轉移兩種類型。無論哪一種類型,只要有污染轉移發生,都將對被轉移方的資源和環境造成損失和破壞。

  目前,轉移的趨向是從發達國家和地區向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地區轉移,從城市向農村轉移,其中損失和危害最嚴重的當數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和農業。儘管WTO在多個協定中對環境與貿易問題作出了規定,但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這些協定往往都是根據發達國家的資源環境保護水平而設立的,因而一般來說對於發達國家沒有約束力而對發展中國家具有約束力。這就使得發達國家憑藉WTO的貿易機制,輕而易舉地招一些污染嚴重的產業和產品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五、誘發野生農業資源掠奪性開發,增加了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難度  

  在人類深受城市文明和工業污染侵害的今天,回歸自然,崇尚自然,追求對天然野生產品的消費正在成為一種時髦和高貴文明的標誌。在WTO框架下,對於一些工業化程度低、附加在農產品中的現代工業物質要素少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競爭比較優勢,最簡單最便捷的方式是擴大天然野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出口,以迎合國際消費綠色化的潮流。但是,如果一國和地區從獲得貿易利潤和眼前利益出發,極易導致對野生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