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種植養殖

大黃栽培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大黃栽培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藥用大黃(R. officinale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又稱生軍、將軍、川軍。性味苦、寒。有瀉實熱,下積滯、化瘀、解毒功效。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急性闌尾炎、不完全性腸梗阻等症。主產青海、甘肅、四川、陝西等省。

(一)形態特徵
  大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木質化,不分叉,呈蘿蔔形,有的具數個分叉,呈牛頭形。莖直立,不分枝,高90~120釐米,中空,有縱溝和短柔毛。根生葉大,近圓形,掌狀深裂。花序圓錐形,分枝緊密,小枝向上挺直,數枚簇生於各節。花小,數朵簇生,綠白色或濃紫色。瘦果紅色,三角形,長圓,具3個稜翅,頂部圓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二)生長習性
  性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野生於我國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區;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區。氣候條件:冬季最低氣溫要在-10度C以上,夏季氣溫不超過30度C,無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為500~1000毫米。對土壤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最好。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種,造成根莖生長不良,影響產量。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大黃忌連作,需經4~5年後再種,宜與豆科、禾本科作物輪作,或以黨參、黃連為前作。

  大黃種子容易萌發,在15~25度C的溫度條件下,發芽率可達85%以上,種子壽命為1~2年。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大黃是一種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層30~45釐米,選地以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為好,前茬作物玉米、馬鈴薯等收穫後,結合深耕施足基肥,每畝施廄肥4000~5000千克,在貧脊的土壤上,還可增加施肥量。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芽繁殖。種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
(1)直播
  在初秋或早春進行。直播按行株距70釐米X60釐米穴播,穴深3釐米左右,每穴播種5~6粒,覆土2釐米左右。每畝用種量1.5~2千克。
  
(2)育苗移栽
  為了節約種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乾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區,常採屬播種育苗,移栽大田。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寬1.2米、長21米的高畦,四邊開好排水溝。橫向在畦上開溝條播,行距12釐米,深5釐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2~3釐米,再覆一層草。發芽出土後揭去覆草。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稀人糞尿追肥。過冬時10月下旬在大黃苗行上培土3~5釐米,以防幼苗受損,第二年移栽。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榖雨)或8月下旬(處暑)移栽。將苗挖出後把幼苗側根剪去,在整好的土地上,及時栽植,株行距各60釐米,挖穴15~30釐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蘆頭,壓實土壤,使根與土緊密結合。

  移栽時可採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時將種苗根尖端向上彎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3)子芽繁殖
  在收穫大黃時,將母株根莖上萌生健壯而較大的子芽摘下種植。過小的子芽可栽於苗床裡,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為防止傷口處腐爛,栽種時可在傷口塗上草木灰。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大黃第一年幼苗小,雜草易生,結合鬆土要勤除草,在行間種植大豆、玉米,抑制雜草生長。第二至三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除草鬆土,並在根部多培土。
  
(2)施肥
  大黃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還需進行追肥2~3次。第一年6月畝追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第二年追肥2次,分別於5月、6月在行間開溝施入人糞尿,或過磷酸鈣20~30千克,氯化鉀10~20千克,施後覆土,澆水。
  
(3)打薹 
  大黃栽種後,第二年開始抽薹開花,除留種地外,其餘植株的花薹摘掉,打薹應在晴天進行。

4.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為根腐病,多在8~9月雨季發生,或在高溫多濕時發生,常在大黃收穫的當年,或前一年發生。根部頂端開始變黑腐爛,葉片同時變黃,以至枯死。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積水,及時鬆土。打薹後,用土埋好打薹的傷口,或用生石灰水消毒。發病後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葉燒毀,減少病菌來源。

  蟲害有蚜蟲,6~7月為害嚴重,可用樂果乳劑2000倍噴灑。鼠害可誘殺或人工撲殺。

(四)採收與加工
  大黃栽種2~3年後,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時收穫。收時,先剪去地上部分,將根莖與根全部挖出,仔細將土抖掉,過大的根莖可切成幾塊,中、小形的切成片,風乾、曬乾或烘乾。乾後裝於木箱或撞藥設備內衝撞,撞去粗皮,露出黃色即可。每畝可收乾貨200~250千克。

(五)留神技術
  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品種較純的三年生植株,加強田間管理,於5~6月抽花莖時設立支架;以免被風吹斷。種子成熟極易被風吹落,應經常注意生長情況。7月中下旬部分種子呈黑褐色時,即迅速割回,放在通風陰濕處使其後熟,數日抖下作種用。供春播用的種子應陰乾貯藏,勿使受潮發霉。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