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太陽之草--黃精

資料來源:全球中藥材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黃精的藥用,首載於《別錄》:"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而較早服食黃精的,是炎黃子孫的祖先黃帝。西晉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陽之草名黃精,食之可以長生'。"將黃精用來治病的,是三國時的名醫華佗。
歷代不少文人名士對黃精情有獨鍾。杜甫詩雲:"長鏟長鏟白木柄,我生杞子以為命。黃精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此時與子同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這是杜甫流離到四川同谷縣寓居時所作,描寫了在大雪封山時去採挖黃精充饑的情景。
黃精卻病延年的神奇功效,也受到佛門弟子的重視。金地藏《酬惠米詩》雲:"棄卻金多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何用之。未敢叩門求他語,昨叨送米續晨炊。而今餐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金地藏是佛教勝地九華山的開山祖師。他是新羅國(今韓鮮)人,叫金喬覺。他放棄皇太子的優裕生活,於唐朝開元七年(西元719年),隻身渡海,千里跋涉來到九華山,在東崖峰的山洞裏過著"岩棲澗汲"的清苦禪修生活。他常以黃精充饑,修行75年,於唐貞元十年圓寂,享年99歲。
歷代醫家經過在臨床中應用和研究黃精,對其藥性藥效的瞭解以及鑒別,越來越詳細。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一書中說:"黃精甘平,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風濕,下三屍蟲。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饑,卻病延年。似玉竹而稍大,黃白多須,故俗呼為玉竹黃精。又一種似白芨,俗呼為白芨黃精,又名生山薑,恐非真者。"現代藥理分析,黃精含有黃精多糖、黃精低聚糖、粘液質、澱粉等成分,具有降血壓、降血糖之功效,可防治動脈硬化和肝臟脂肪浸潤等疾病,服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衰老,卻病延年。在臨床上,用黃精配伍枸杞、蜂蜜等,可治精虧氣虛;與人參、黃耆、丹參等配伍,益心補氣,對冠心病、心肌炎有一定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