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藥膳食療 > 食療
心力衰竭病人的飲食調養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心臟由於心肌病損和長期負荷過重,心肌收縮力減退,早期通過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臟擴大等進行代償,調整排血量,尚能滿足身體休息和活動時的需要,這個階段為心功能代償期,臨床上不出現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心臟功能進一步減退,上述代償措施已不能維持足夠的心排血量,因而出現靜脈回流受阻、體內水分瀦留、臟器鬱血等病理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力衰竭。
對於心力衰竭病人除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外,供結合理的飲食與營養也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促進康復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就有關本病的飲食調理介紹如下,請患者參考。
1.少食多餐的原則
心力衰竭的病人,一般病情都比較重,都需臥床休息,活動量因而大大減少,再加上肝臟和胃腸道瘀血,食欲與消化能力均較差,有的病人還出現腹脹、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因此,應採用定時定量和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飽。所烹製的食物以流食和半流食為好,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湯、牛奶、酸牛奶、細麵條、薄餛鈍皮、餅乾、麵包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每餐都吃得過飽,使胃腔擴大,影響膈肌活動,致使心肌功能減退,不利於心臟的恢復。避免空腹吃堅硬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容易産生脹氣的食物如土豆、南瓜、紅薯等也應儘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胃腸道的負擔。
2.限制食鹽的攝入
鈉鹽能使血管對各種升壓物質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鈉鹽還有吸附水分的作用。實驗證明,每1克食鹽在體內可攜帶水分200~250毫升。如果體內攝入鈉鹽過多,水分就要按比例增加,全身血容量也就增加,直接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使本來已經心力衰竭的程度更為加重。因此,一定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輕度心力衰竭的病人,每天限制在3克以內(正常人每天需要食鹽6~8克),重度心力衰竭的病人,如全身明顯浮腫,尿量減少,心慌、氣急,不能平臥,可吃無鹽飲食。各種鹹食如鹹菜、醬菜、鹹魚、鹹肉、醬油和一切醃製品都應禁食。同時還要嚴格控制飲水量。待病情好轉後,再逐步恢復正常飲食與進水量。
3.注意食物多樣化
在不增加心臟負擔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營養成分的供給,以便營養心臟,加強心臟功能,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所以,平時宜適當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尤其是富含各種必需氨基酸的優良蛋白質、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鼓勵病人盡可能的多吃一些瘦肉、魚類、蛋類、乳類、豆類以及新鮮蔬菜和瓜果。多吃蔬菜和瓜果,既能補充體內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又能疏通大便、防治便秘,對病人大有益處。
4.根據病因調配飲食
對於不同病因的心臟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可調配不同的飲食。如高血壓心臟病和冠心病病人,這些病人一般體型都比較肥胖,而肥胖則要直接加重心臟的負擔,因此,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心病患者,凡是偏胖的都要限制食物中的總熱量,以每天每公斤體重所供熱量不超過30千卡為宜。血脂高是引起冠心病的基礎,因此,還要限制進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脂肪、動物內臟和魚子等。
貧血性心臟病病人,常需補充鐵劑,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菠菜、油菜、芝麻醬、大棗、黑木耳、瘦肉、豬肝、羊肝等補血食品要經常多吃。
〈蘭景軒/中國中醫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