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保健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夏枯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夏枯草,别名芒捶草、蜂窝草、棒柱头草等。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30-40厘米。生长於草坡、荒地及路边草丛中。分布幾乎遍於全国各地。茎呈四棱形,有分枝,上常有白色短柔毛。叶在其茎上相对而生,叶片呈狭卵形,长约2-5厘米,叶片的边缘常疏生小锯齿。夏初时节开花,花冠多呈紫色。穗状花序在草的顶端生出,长约2-4厘米,花为红紫色。结果时,小小的硬果多呈棕色,椭圆形。夏枯草的花期为5-6月,果期为7-8月。每当夏季穗呈棕红色时採收,除去杂质,晒乾,也可鲜品使用。入药部分为其全草。临床常用量为(乾品)10-15克;鲜品多作外用。
夏枯草性寒,味苦辛,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等功效。常用於治疗目赤肿痛、头痛弦晕、瘰疬、乳痈、高血压、甲状腺肿大等。治疗高血压:夏枯草15克,小蓟、车前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结膜炎:夏枯草15克,香附子根(炒)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二次,温开水送服。治疗乳痈:夏枯草50克(鲜品),蒲公英100克(鲜品),共捣烂,成糊状,取適量外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