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感冒要穴─液門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液門(手少陽三焦經)
[取穴法]
  在手背第四、五指指縫間,指掌關節凹陷中,俯掌輕握拳取穴。

[操作方法]
  毫針針刺法。取一側液門穴,避開可見淺靜脈,用毫針順掌骨間隙刺0.5-1寸深。左右撚轉數次,局部可有酸、脹、麻電感,向指和臂肘放射,如l0分鐘效果不好,可加刺對側液門穴。一般留針15-30分鐘。

[適應症]
  感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兼咳嗽、舌苔薄白、脈浮。

[釋義]
  液門,又作"掖門"、"腋門",為手少陽三焦之滎穴,其位置在小指和次指間凹陷中,小指次指之間,開合如"腋"如"門",所以稱為液門。

  液門穴具有清熱瀉火、疏經活絡、散風解表、聰耳明目等功效,臨床上多用於治療頭痛、感冒、目赤腫痛、耳聾、耳鳴、咽腫、齒痛、瘧疾、手背腫痛、指臂攣痛等症。謝文志氏指出,尤對上焦、中焦壅熱引起的頭面、五官、咽喉等疾患更為適宜,明確指出本穴主要的適應症。


  液門穴為手少陽經之滎穴,"主身熱",陽經之滎穴屬水,則壯水可以制火,故可治"身熱"之證,包括了外感發熱及火熱壅盛之證。此外,液門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者,決瀆之官,水導出焉",液門穴又為陽經之精液、血津出入之門,汗、尿、唾液皆液也,刺之有促其液出(發汗)之意也。《針灸甲乙經》載治"熱病汗不出"、"風寒熱",《備急於金方》提出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等,說明本穴具有散風清熱;發汗解表的作用,故治療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按語]
  申健氏報導,針刺液門穴治療感冒394例,有效率達98%。另外還擴充其治療的範圍,針治頭痛、牙痛、頭暈、眼痛、鼻塞、耳鳴、耳痛、口舌痛和喉痛等頭面五官病症,亦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共治療3000病例,僅40例無效,總有效率達98.6%。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