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發散風寒藥─紫蘇葉 附:蘇梗、蘇子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紫蘇葉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葉(帶葉)。紫蘇的莖呈方形,高約2-3尺;葉的邊緣有鋸齒,葉面與葉背都是紫紅色,有特異的芳香氣。在夏末秋初,開淡紫色小花;結黑褐色的瘦果,大如芥子。另有一種白蘇,形狀與紫蘇相似,也是唇形科植物,但白蘇的莖、葉是青綠色的。紫蘇的果實叫紫蘇子,俗稱黑蘇子,簡稱蘇子。紫蘇的老莖,叫蘇梗(上海地區過去用白蘇的老莖)。白蘇的果實,呈白色,比黑蘇子大,叫白蘇子,功用與紫蘇子相似而藥力較弱。

[功用簡說]
  蘇葉有發汗散寒、行氣、解毒等功效,可適用於感冒發熱、怕冷、無汗及胸悶咳嗽、腹膨氣脹等症;又可應用於食魚蟹中毒引起的噯吐腹瀉等症。

  蘇梗有順氣、安胎的功效,可用於胸悶氣脹、胎動不安。

  蘇子有止咳、祛痰、平喘等功效,可應用於咳嗽談多、胸悶氣喘等症。常用蜂蜜拌炒,叫炙蘇子(即蜜炙紫蘇子)、炙白蘇子。蘇子含有油質頗多,功能滑腸;蜂蜜又有潤腸作用,故腹瀉者不宜服用。

[一般用量]
  5-9克,煎服。

[單方介紹]
1.治感冒風寒、發熱、怕冷、無汗:可用紫蘇葉9克,加水煎汁,煎煮的時間不要太久,只要煮沸數分鐘,即可取汁,去渣後趁熱分二次服下,以便發汗。如果在庭園中種有紫蘇,那末在感冒發熱、怕冷、無汗時採取新鮮紫蘇葉約15-30克,用冷水沖冼一下,加水煎汁一碗,趁熱分兩次服。如第一次服後有汗出熱退現象,另外一半就不必再服了。以上是成人的用量,兒童的用量應減半。

2.在食解時可先用紫蘇葉6-9克與蟹一同蒸煮,待蟹煮熟後即可將蘇紫葉丟葉。這樣,可解蟹毒,散寒氣。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