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 | . | 絨癌的治療是怎樣進行的?(2003/04/11)
絨癌的治療是以化療為主,手術為輔,年輕未育者盡可能不切除子宮,以保留生育功能,如不能已切除子宮,卵巢仍可保留。 |
2 | . | 如何診斷絨癌?(2003/04/08)
根據臨床特點,結構HCG測定,輔助診斷方法及可取得的病竈組織檢查,多可獲得正確診斷。 |
3 | . | 絨癌有哪些臨床表現?(2003/04/04)
在產後、流產後,特別在葡萄胎清除後,有不規則陰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少數原發竈已消失而僅有繼發竈者,則無陰道流血,甚至出現閉經。 |
4 | . | 絨癌的組織學特徵是什麽?(2003/04/01)
組織學上絨癌與一般癌腫有很大區別,絨癌沒有一般所固有的結締組織性間質細胞,只有滋養細胞,血塊及凝固性壞死組織物構成的壞死竈,也沒有固有的血管,癌細胞直接與宿主血液接觸取得營養。 |
5 | . | 什麽是絨癌?(2003/03/28)
絨毛膜癌為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特別是滋養細胞失去了原來絨毛或葡萄胎的結構,出現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常繼發於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以後,其發生比率約為2:1:1,少數可發生於異位元妊娠後,患者多為生育年齡婦女,少數發生於絕經以後。 |
6 | . | 侵蝕性葡萄胎的診斷標準是什麽?(2003/03/25)
原發竈為轉移竈診斷不一致時,如原發竈為絨癌而轉移竈為侵蝕性葡萄胎,或反之,只要任何標本中絨毛的結構,則本病診斷為侵蝕性葡萄胎。 |
7 | . | 什麽是侵蝕性葡萄胎?臨床表現是什麽?(2003/03/21)
葡萄胎組織侵入子宮肌層或轉移至子宮以外,即為侵蝕性葡萄胎,發生的機會為5%-20%,多數在葡萄胎清除後6個月內發生。 |
8 | . | 怎樣進行葡萄胎追蹤?(2003/03/18)
葡萄胎清除後8週,妊娠定性仍陽性或定量試驗高於上述水平者,或HCG水平下降後又重復升高,除外葡萄胎組織殘留或再次妊娠,則侵蝕性葡萄胎或絨癌的可能性大。 |
9 | . | 哪些葡萄胎應予以預防性化療?(2003/03/14)
對有惡變傾向的患者採取預防性治療,確能減少惡變的發生率,預防性化療一般只用一種藥物(5-FU或更生黴素)。 |
10 | . | 怎樣治療葡萄胎?(2003/03/11)
無生育需求,尤其子宮迅速增大,年齡在40歲以上者,切除子宮可避免復發。但認為並不能減少其他部位惡變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