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腹瀉防治

如何診斷胃原性腹瀉?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胃原性腹瀉診斷首先要排除胃外因素引起的腹瀉,主要依據病史、症狀和體征,結合上消化道胃鏡檢查確定。根據胃酸分泌的多少情況不同可分為低酸性腹瀉、高酸性腹瀉和胃排空過速性腹瀉。其共同的臨床表現為:多數患者腹瀉症狀輕,可伴有上腹飽脹(upper abdominal disten—sion)、食慾不振、早飽(early satietiety)等消化不良症狀。

(1)低酸性腹瀉主要是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真性胃酸缺乏症(vera achlorhydria)和胃癌患者,胃酸分泌減少,引起腸內細菌過度繁殖。除了有上述消化不良症狀外,查體上腹可有觸痛,胃癌晚期有時可觸及包塊,也可伴有惡液質。化驗可有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糞浴血陽性或強陽性。胃液分析呈胃酸分泌明顯減少。胃鏡可發現有明顯的胃粘膜萎縮改變或胃癌。

(2)高酸性腹瀉一般的高酸多無腹瀉發生。但在胃泌素瘤時,可以發生嚴重的腹瀉,大便為水樣便,每日大便10—30次,大便量每日可達2500--10000毫升,嚴重者可伴有脫水、低鉀和代謝性酸中毒。少數患者可出現脂肪瀉。患者大多數伴有頑固性消化性潰瘍(90%--95%)。也有以腹瀉為惟一症狀的病例(5%--10%)。胃液分析表明,基礎胃酸分泌明顯增高,而最大胃酸分泌無明顯變化。腫瘤定位檢查時,上消化道內窺鏡、超聲內鏡可發現胃十二指腸或胰腺腫瘤,B超、CT、核磁共振(nuclar magnete sonance imaging)等可確定有無胰腺腫瘤或肝內轉移等。

(3)胃排空過速性腹瀉常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後、胃全切術後和胃—腸瘦形成等,其主要原因是胃手術後,失去了幽門的限制作用,胃在短時間內迅速排空或通過瘻道流入腸內,引起腸內滲透壓急劇增高,腸內分泌大量增加,刺激腸道運動增快,引起腹瀉;此外胃切除後,胃酸分泌減少,食物中的細菌滅活能力減弱,引起腸道細菌過度繁殖。其診斷主要依據:手術史或胃—腸瘻史,在此之前並無慢性腹瀉病史,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