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智庫 > 水產飼料

晶囊輪蟲~名優魚類的新型餌料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隨著魚類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產大型卵的魚類如淡水河魚屯(暗紋東方魚屯)、鮭鱒魚類、鱘類、淡水白鯧及許多優質、名貴觀賞魚的養殖生產都迫切需要營養價值高、水質污染小的活性生物餌料。晶囊輪蟲正是這種體長大於500微米、無背甲、寡敵害、營養價值高的較大型輪蟲。儘管晶囊輪蟲屬於世界性種類,廣泛分佈於淡水湖泊和池塘,但在天然水域中晶囊輪蟲的數量難以滿足生產上的需要,這就要求人工養殖晶囊輪蟲。要想養好晶囊輪蟲首先要瞭解它的生物學特性。

  一、外形

  晶囊輪蟲身體非常透明,呈囊袋形,很象電燈泡;其長度總是超過寬度,但長度很少超過寬度的一倍;前後兩端寬度相差不大,中部或後半部或多或少比較寬闊;後端渾圓,並無足的存在。身體兩旁或任何部分不會有翼狀的突出。頭冠面向身體的最前端,盤頂很大而發達,只有一圈纖毛環圍繞盤頂周圍,環上纖毛既可代表輪環纖毛,又可代表腰環纖毛。除了通常的纖毛外,其在腹面、背面及兩側各有一或兩對比較粗而長的觸毛。頭冠盤頂中央總是向上凸出,形成一對脊狀浮起,浮起上具有一或兩束感覺毛。口位於盤頂的脊狀浮起和腹面邊緣之間,呈三叉形的裂縫,平時不容易觀察到。口的周圍並無口圍纖毛,但在裂縫的兩側各有一束比較粗而長的觸毛。整個大而發達的盤頂,除了若干觸毛和感覺毛外,並無其他纖毛。

  二、內部構造

  頭冠和軀幹之間,由於內部體壁上附有相當發達的括約肌,在外表上就形成4行~6行的環紋。咀嚼板是典型的砧型,砧基比較短,砧枝雖很發達,但不具備任何附屬的飾物,它的基部的翼膜不甚顯著,翼膜後面則具有小的刺狀的突出。每一砧枝前半部的內側具有4個~16個參差不齊、大小不同的齒,砧枝的末端則形成一向內彎轉、特別粗壯而尖銳的大齒,大齒基部還有一相當發達的附齒。左右槌鈎已退化成為縱長的膜質片,寬闊的基部。附著在砧枝的外側,尖銳的末梢指向前端而亦向內彎轉。槌柄已高度的退化,只留一些分叉的肋條狀的痕跡。食道極長,前半部很細,後半部總是或多或少膨大。消化腺一對,呈不規則的菱形,位於食道膨大之處,在胃的上面有一定距離。不能消化的食物由口吐出,並無腸與肛門的存在。卵巢和卵黃腺呈圓球形,左右兩側屈曲部分的原腎管各有焰莖球4個,原腎管通入一相當大的膀胱。腦呈不規則的橢圓形。背觸手和腹觸手各一對,都呈紡錘形,末端具有一觸感覺毛。背觸手自軀幹中部或少許向上一些的背面兩側射出,腹觸手一對自軀幹中部後方的兩側射出。從腦到這4個觸手的神經很清楚而容易觀察到。

  雄體細而縱長,比較小,不到雌體的一半大小;後端腹面有一交配器,一個精巢位於體內的後半部,輸精管直接通入交配器的孔道,精巢上面有長而發達的肌肉纖維,向上連接到頭部,消化系統完全消失。雌體長670微米~1200微米;雄體長300微米~500微米。

  三、運動方式

  輪蟲的運動方式主要是游泳。它們靠纖毛輪盤的旋轉以推動身體游泳前進。

  四、取食和消化

  晶囊輪蟲是肉食性種類,可食一些原生動物和其他小型輪蟲。口位於身體前端腹面,常被輪盤環繞,由口直接通入咽,咽壁具有很厚的肌肉,呈球狀,咽來自外胚層,故其內壁有角質層,角質層特化成幾個大的突起,構成輪蟲特有的咀嚼器,因此輪蟲的咽又稱為咀嚼囊,它的功能主要是研磨食物。捕食性的輪蟲取食時咽中的咀嚼器可由口中伸出,用以捕食或者把持食物,然後與食物一起縮回咽中進行食物的研磨。咽壁四周還有2個~7個唾液腺,直接開口到咽,它的分泌物可幫助消化食物。咽後為膨大的胃,胃的兩側各有一胃腺,可分泌消化酶,食物在胃中被消化和吸收。輪蟲主要是細胞外消化。胃後為較短的腸,腸末端匯合排泄管及生殖腺管形成泄殖腔,泄殖腔從泄殖腔孔開口到身體背面軀幹的末端。輪蟲沒有呼吸及循環系統,用體表進行氣體交換,靠體腔液完成物質的輸送。

  五、排泄與水分調節

  晶囊輪蟲的排泄器官為一對原腎,位於假體腔兩側,但輪蟲的原腎在結構上不完全相同於扁形動物的原腎。每個原腎包括幾個到20個焰莖球及一個排泄管,它們是由一個多核細胞組成。細胞核位於排泄管管壁中,焰莖球也呈倒杯狀,由杯頂向管腔伸出許多鞭毛,焰莖球內壁周圍還有大小不等的原生質柱,焰莖球的兩側有原生質管與排泄管相通,原生質柱代表渦蟲焰細胞的小孔,通過它的液體可以進入焰莖球腔內,再進入排泄管。左右排泄管在後端聯合形成膀胱,開口到泄殖腔,原腎的功能主要是水分調節。因為隨環境中離子濃度變化,焰莖球內鞭毛的打動及液體的排出可以加速或減慢,其排出的液體和體腔液相比也是低滲的,其隨水分排出,同時可以帶走一些代謝產物。

  六、神經及感官

  咽的背面有一分葉狀的腦神經節,由它分出兩條神經索直接達到身體後端,由腦向前發出神經到感官。輪蟲的感官包括小眼、觸鬚及輪盤處的感覺毛

  七、生殖和發育

  輪蟲是雌、雄異體並異形的動物,尚未發現輪蟲有過雄蟲,即使有雄體,其雄體僅在年周期內的一定時間出現,因此輪蟲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孤雌生殖,或配合以有性生殖。

  輪蟲的雄性個體很小,最小的僅為雌體的1/10,雄體的一些結構如泄殖腔、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均退化消失。雄體一般具有一個囊狀的精巢及一具纖毛的輸精管,以生殖孔直接開口在身體後端。在輸精管的兩側有一對前列腺,輸精管的末端形成陰莖。雄蟲出現後需交配受精,例如晶囊輪蟲具有雄性個體,行孤雌生殖及有性生殖。通常在外界環境適宜時,雌蟲行孤雌生殖,由雌體產生大而卵殼較薄的卵。這種卵成熟過程中不發生減數分裂,稱為非需精卵,它很快發育成雌性個體。這種雌體又行孤雌生殖,稱非混交雌體,如此重復可行許多代孤雌生殖。當外界環境發生改變或有其他刺激時,輪蟲種群中會出現混交雌體。它產生小型的卵,卵殼薄,這種卵在成熟過程中經過了減數分裂,稱為需精卵。需精卵如果不受精,則孵化成雄體,雄蟲壽命很短。卵如果受精,則發育成一個具厚卵殼的休眠卵。休眠卵可以對抗各種不良環境長達數月之久,待環境好轉時,再孵化成非混交雌體,又開始孤雌生殖。

  單巢類的這種生殖與生活方式,無疑是對淡水生活的一種適應,是調節其種群數量的一種方式。在環境有利時,輪蟲行孤雌生殖,以迅速增加種群數量;當環境不利時,則出現雄蟲,行交配生殖,形成休眠卵以對抗惡劣的環境。其混交個體的出現可以受溫度、光照、水質、食物以及種群內密度等各種因素所誘導。有性生殖一年中可以出現一次到多次,同一水域同種輪蟲可以出現一次到多次數量高峰。

  八、分佈

  前節晶囊輪蟲是典型的浮游種類,也是最普通而常見的種類之一。分佈非常廣闊,從最淺的沼澤,一直到深水湖泊的敞水帶,都有它的蹤跡。在水庫和河道中,也經常能夠找到它的個體。但這一種類最適宜的居住環境,可能是中、小型淺水湖泊和大型湖泊及深水湖泊的沿岸帶。據歷年來調研觀察的經驗,在沼澤和淺水池塘中前節晶囊輪蟲雖也普遍,但個體總數較少,很少會形成群遊的現象。在華中及華北的中、小型淺水湖泊及大型湖泊中,這一種類往往能夠高度繁殖,而形成群遊現象。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