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中國草魚魚種培育階段為害最大的一種魚病,主要流行於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諸省、市,尤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為甚,近年來在華北地區也有發生。流行嚴重時,發病率達30%~40%,死亡率可達5O%左右,嚴重影響草魚養殖。
【病原】病原是草魚呼腸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又名魚呼腸孤病毒。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有時在背部兩側出現兩條灰白色帶。主要症狀表現在體表、肌肉或內臟器官出血或充血。體表出血大多在鰓蓋、緒條和腹部,嚴重時,口腔、眼眶、頭頂部也可出血;大多數病魚在剝去魚皮後,可見肌肉上有點狀或斑塊狀出血,嚴重時,全身肌肉因充血而呈紅色;部分病魚則表現為腸壁、腸系膜、周邊脂肪和肝、脾、腎、鰾壁等組織器官點狀或絲狀出血、充血,腸壁充血時,仍具韌性,腸內雖無食物,但很少充有氣泡或黏液,可區別於細菌性腸炎病。上述症狀可在各病魚中交互出現。
【發病規律】通常疾病發生於6月下旬到9月中旬。病毒的傳染源主要是帶毒的草魚、青魚以及麥穗魚等。從健康魚感染病毒到疾病發生需7~10天。一旦發生,常導致急性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本病一旦發生,徹底治療通常比較困難,故強調預防。1、堅決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並用200毫克/升生石灰消毒。2、注射疫苗,進行人工免疫。6釐米以下的魚種,腹腔注射10-2濃度疫苗0.2毫升左右;8釐米以上魚種為0.3~0.5毫升;20釐米以上的,每尾注射1毫升左右。3、養殖期內,每半個月全池潑灑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淨)或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0.3毫克/升或漂白粉精0.1~0.2毫克/升。4、發病後治療,先用上述3所述方法全池遍灑後,可用中藥大黃粉,按每100千克魚體重用0.5~1.0千克計算,拌入飼料內或製成顆粒飼料投餵,1天1次,連用3~5天。
| |
病魚鰓蓋、胸鰭、眼眶充血。 | 剖開魚腹,可見腸壁充血,腸系膜、
脂肪、肝、脾出血,鰾上布滿血絲。 |
| |
病魚腹部出血、鰭條充血。 | 剝去魚皮後,示病魚全身肌肉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