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智庫 > 魚病防治 > 淡水魚病防治

鱖暴發性傳染病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台灣

  本病又名鱖傳染性肝腎壞死病,係鱖魚養殖中的重要疾病,主要流行於廣東省。大多呈急性流行,發病率在50%左右,死亡率可達50%~90%,對鱖魚養殖造成很大為害。

【病原】病原暫定為鱖魚病毒(SCV)或鱖傳染性肝、腎壞死病毒(SILRNV)。

【症狀】病魚口腔周圍、鰓蓋、鰭條基部、尾柄處充血,有的病魚眼球突出或有蛀鰭現象;大部分魚鰓貧血,剖腹後,可見肝、脾、腎上有出血點,肝腫大,常可見壞死斑,膽囊腫大。

【發病規律】本病發生於單養鱖魚魚池中,目前尚未見魚池中套養鱖魚發生此病,主要發生於魚種和成魚養殖階段,發病季節在廣東省為5~10月。

【防治方法】由於單養鱖魚是用活雜魚做餌料,故除了要求做好常規的清塘消毒及活雜魚消毒以外,目前尚無治療方法。

病鱖體表、口、鰓蓋、鰭條基部、
體側、尾柄等部位的充血狀況。
示剖腹後病魚肝腫大,其上有出血點,膽囊腫脹。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