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漁業信息

線上展覽

產品資料庫 市場行情 漁業智庫 漁業名錄 入口網站 討論園地 加入會員
 
 
 您好  客戶服務 關於本站 漁業聯網 專屬網頁 文章搜尋
 

漁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漁業智庫 > 魚病防治 > 海水魚蝦疾病防治

弧菌病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台灣

【病狀】弧菌病有的稱為細菌性潰瘍病,其病狀隨著患病魚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較為共同的病狀是,發病初期體表部分褪色,隨後充血或出血(鰭基部和鰭膜最為明顯)、鱗片脫落、形成潰瘍;有的肛門紅腫或眼球突出,眼內出血或眼球變白混濁。牙鮃仔魚腸道白濁,腹部膨脹;真鯛、黑鯛鰓貧血,腹部膨脹、內有腹水。解剖病魚,肝、腎、脾等內臟出血或淤血,甚至壞死;腸道發炎、充血,腸黏膜組織腐爛脫落,腸內有黃色或橘黃色黏液。

【病原】病原為弧葡屬(Vibrio)中的一些種類,菌體短桿狀,稍彎曲,兩端圓形,大小為0.5~0.7微米x1~2微米、極端單鞭毛,有動力,革蘭氏陰性菌,對0/129敏感,TCBS培養基上易生長。

【臨診】從外部病狀或內部器官的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鏡檢病灶組織,可看到大量具有動力稍彎曲的桿狀細菌,但確診應進行細菌培養和鑑定。

【流行情況】弧菌病是多種海水養殖魚類最為常見的一種細菌性疾病,鯛科、鱸科、鱗科、魨科、鰺科和鮃、鰈類等都可受其害;發病適宜水溫為15~25℃,每年6~10月是流行病季節。水質不良 池底污濁,放養密度過大,餌料質量低劣,操作管理不慎,魚體受傷等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此病的地理分布是世界性的,特別是在溫帶地區。

【預防】1、保持優良的水質和養殖環境,不投餵腐敗變質餌料。2、放養密度不宜過大,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3、用淡水或濃鹽水浸洗治療體表、鰓上的寄生蟲病以後,要投餵抗菌素藥餌,方法同治療。4、死魚要及時撈出、對發病池塘或網箱應消毒隔離。5、接種鰻弧菌疫苗,美、日等國已有商品性產品。

【治療】1、氯霉素、金霉素、鹽酸土霉素或四環素等抗菌素純粉劑,用量為每天每千克魚體30~70毫克,製成藥物餌料,連續投餵5~7天。2、磺胺類藥物,例如磺胺甲基嘧啶等,第一天用量為200毫克/千克(魚體重),第二天以後減半,製成藥物餌料,連續投餵7~10天。在口服藥餌的同時,用1毫克/升(水)含氯消毒劑(含有效氯25%~32%)全池潑灑2~3次,每日或隔日1次,效果更好。

示體表、鰭充血。
示眼眶周圍、下腭充血。
示體側、尾部潰爛。
示胸鰭至腹鰭區域褪色、充血。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台灣漁產品行銷網版權所有‧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