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漁港位於嘉義縣布袋鎮,本港自明清兩代,即為與大陸福州、廈門等處交通重要港口,惟原有港岸設施簡陋。光復後為配合漁業發展需要,於民國47年由漁業局、縣政府撥款建造碼頭 260公尺,51年再建碼頭13公尺。54年本港對岸之翁島沙洲為風浪沖失以致外海波浪直沖碼頭,漁船無法靠泊,乃於56年起由農復會 (現今之農委會) 、本漁業局、縣政府利用本港北面之大排水溝闢建避風泊地,計有泊地 2公頃,碼頭 500公尺,水深約 -1.5 公尺。65年起再由中央、省及縣政府撥款 1,170萬元,緊臨現有泊地興建第二泊地,面積 1.8公頃,水深 -2.0 公尺,碼頭 350公尺。至此本港規模漸臻完備。
近年來由於漁筏激增,原有泊地、碼頭不敷停靠;73年配合嘉義縣政府辦理布袋海埔新生地開發計畫,於海埔地新社區東岸新建砌石碼頭 385公尺,重力式碼頭 518公尺以供較大型漁船及塑膠漁筏停靠,同時擴建浚深新社區東側至第一、二漁港西側間之水域面積 9.61公頃,所需工程費 4,270 萬元由漁業局補助半數,計可增加供1,500 艘船筏停靠,足敷本地及寄港漁筏停靠使用;惟此新建泊地北側無屏障,東北季風時,風浪直襲造成泊地不靜穩,80年度起建造防波堤450 公尺保護,俾保障漁船停靠安全,發揮本港功能。
本港含括岱江里、興中里、光復里、岑海里、九龍里、等五里。現有漁會會員 2,028人,由於濱臨台十七線,縣道 172線及四號道路,交通非常便利。主要作業區域多於嘉義、台南沿海一帶,從事刺網、蝦曳網、牡蠣養殖等漁業,每日凌晨出海至翌日下午船隻回港拍賣漁獲;漁獲物冬季(10月─翌年2月)以白腹、烏鯧等洄游魚類為主;其他季節以尖殼蝦、砂蝦、白蝦等蝦類為主,屬現撈漁獲物。烏魚季時寄籍漁船約5-10艘。本港航道、泊地需定期疏浚,魚市場天花板水泥脫落,鋼筋曝露。且由於西濱公路未來將通過第一漁港,對本港未來將有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