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漁港位於苑裡鎮海岸里,房裡溪出口之北岸,北距苑港漁港約3公里,南距台中縣松柏漁港亦僅約3公里,原利用苑裡溪河道出入,沿岸均為卵石,地形變化少。民國62年由農復會補助30萬元興建曳船道 130公尺,以供附近漁船避風停泊。民國68年再由漁業局及縣府共同斥資1,100萬元興建防波堤146公尺、導流堤50公尺、護岸 230公尺、碼頭142.5公尺、泊地面積3,200平方公尺、航道280公尺,岸上公共設施有漁貨拍賣場40坪、儲油庫13坪、給水站乙處、漁具倉庫20坪、漁業技術推廣中心 50 坪,至 71 年10月完成船澳工程。
『台灣地區第一期漁港建設方案』中興建南北防波堤471公尺、護岸220公尺、碼頭220公尺、碼頭140公尺、內泊地 0.3公尺(水深+0.8公尺)及外泊地0.28公頃(水深+0.4公尺),並引房裡溪之水流進入港區沖刷航道,民國80年利用台電補助款辦理延長北堤100公尺,並於原南堤附近,新建南防波堤兼碼頭 230公尺、消波堤42公尺,完成-1.0水深之泊地1.6公頃,漁筏皆須候潮始能進出,本港北防波堤以北之沙灘,受沿岸漂沙影響已淤積至相當高度,又因飛沙情況相當嚴重,常加速造成港池及航道之淤積,甚至連外道路也隨之淹沒,故加強定沙工作為改善本港之主要目標。民國82年5月配合漁港法分類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為第三類漁港,目前共有動力漁筏37艘,非動力漁筏3艘,與71年比較,漁筏減少48艘,可見漁業有逐漸沒落之趨勢。
本港甲類漁會會員有291人,乙類漁會會員有122人。本港與通霄漁港相同,目前尚無漁船停泊,漁筏作業次數不高,遇有天氣變化即停止出海。多數從事於沿海底流刺網作業。主要漁獲有鰆、白帶、鯊、白口、午仔、鐵甲、鰹、烏魚、西刀等,年產量約有96公噸,價值新台幣981萬元。魚獲物在漁港銷售佔60%,縣內銷售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