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鱗病是鯉魚、鯽魚的一種常見病,從較大的魚種至親魚均可受害,主要發生在春季,有時在越冬後期也有發生,若不及時治療,可帶來嚴重的損失。
一、病原
初步認為是水型點狀極毛桿菌。
二、症狀
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向外張開像松球,嚴重時全身鱗片豎立。鱗的基部水腫,內部積聚有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用手輕壓鱗片,鱗囊中的滲出液即噴射出來,隨之鱗片蛻落,病魚常伴有鰭基、皮膚輕度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並有腹水等症狀。
三、防治方法
1. 在扡捕、運輸等操作過程中嚴防魚體受傷,以免造成細菌感染。
2. 定期向池中加注新水,保持優良水質。
3.用2%食鹽和3%小蘇打的混合液浸洗魚體10—15分鐘。
4.用3%食鹽溶液浸洗病魚 10-15分鐘。
5.每100公斤水加搗碎的大蒜頭0.5~1公斤,攪均後將魚放入,浸洗約半小時。
6.全池遍灑漂白粉,使池水成1-1.2毫克/公斤的濃度。
7.全池遍灑優氯淨(含有效氯56%),使池水成0.5~0.6毫克/公斤的濃度。
8.全池遍灑漂白精(含有效氯60%),使池水成0.5-0.6毫克/公斤的濃度。
9.用0.2-0.5毫克/公斤禽用紅黴素溶水全池潑灑。
10.磺胺二甲氧嘧啶 (SDM),每天每100公斤魚用藥 15—20克拌餌投餵,連餵4-5天。
11.每公斤飼料用氯黴素 0.8—1克,均勻混合後,連續投餵5天。
12.內服鹽酸土黴素,每天每100公斤魚用藥2.5—5克拌餌投餵,連餵3—7天。
13.用1—2毫克/公斤呋喃西林全池潑灑。
14.親魚患病可注射鏈黴素,每公斤魚體重腹腔注射15~2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