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藥用動植物
為天然牛黃找到“替身”

資料來源:本站編輯部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從滿頭青絲到自發蒼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蔡紅嬌教授等歷經30年的努力,終於發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外培育牛黃技術,為中國極其匱乏的天然牛黃找到了理想的“替身”。近日,她和同伴們榮獲200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出生於中醫世家的蔡紅嬌教授從“溶石”研究反推結石形成的機理,並用牛的膽汁類比體內膽結石形成的原理和生化過程,發明了“成石牛膽汁的製備”、“促發成核”和“膽石分層培育”等關鍵技術。研究人員採用生物化學及物理的方法,降低膽汁內拮抗結石形成的成分,使正常牛膽汁成為成石膽汁,在成石牛膽汁內快速滴入醋酸鋅溶液,促使部分膽酸、蛋白質沈澱,聚集膽汁內的其他成分形成核心。
由於膽汁內線性有機高分子物質的“架橋”作用,成石牛膽汁內的膽紅素鈣、膽酸鈣等鹽類顆粒和膽紅素高聚物質連接起來向核心聚集,呈網狀層層沈附增大,最後硬變形成牛膽紅素鈣結石。這些技術發明於1993年,得到國家發明專利保護。
這項重要的技術發明,當年曾吸引了全國60餘家製藥企業前來“搶購”。湖北當地的兩家企業最後乘“地利”之便得手。在拿到國家一類中藥證書和生產證書後,應用該技術生產的體外培育牛黃,其性狀、結構、成分及含量、藥效和臨床療效均與優質天然牛黃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