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農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農業智庫 > 水產漁業 > 病蟲害防治

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鈎介幼蟲病


資料來源:中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病原 是蚌類的鈎介幼蟲寄生而引起的魚病。每年的8月,蚌卵在母體的外鰓腔內受精後發育為鈎介幼蟲。到第2年春天或初夏,鈎介幼蟲脫離母蚌,感染魚類。鈎介幼蟲在魚體寄生的時間與水溫有關,水溫18~19℃時寄生6~18天。鈎介幼蟲吸取魚體營養發育為幼蚌後,才離開魚體,在水中長成成蚌。鈎介幼蟲的身體略呈三角形,有兩片殼,殼的腹側邊緣生許多鈎,殼內並生出一條細長而粘的足絲。   

病症 幼蟲就用鈎和足絲固著在魚的鰓和鰭上。遭到鈎介幼蟲寄生的魚,寄生部位組織增生,將幼蟲包在內面發育,並使微血管阻塞。如寄生在嘴角、口唇或口腔內,則使魚夾失攝食能力,從而萎癟致死。病魚頭部往往充血,出現紅頭白嘴現象,因此,群眾稱它為“紅頭白嘴病”。  

流行情況 此病主要危害草、鱅魚夏花。流行時期在5~6月。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消毒,或每667平方米水面用40~50千克茶餅清塘,清除池塘內的河蚌。  
      (2)魚苗、魚種培育池內不混養蚌類。  
      (3)發病初期,將病魚轉到沒有蚌類的魚池飼養,可以使病情好轉。
資料來源:中國農副產品交易市場http://www.caspm.com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