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農業智庫 > 水產漁業 > 養殖管理
養殖文蛤預防異常之措施

資料來源:農委會
所屬地區:台灣

農委會表示,養殖文蛤最重要的是蛤體健康、水質及底質良好,使文蛤受到病原蟲、病毒及病原菌等感染,或其他異常狀況之危害減至最低。
農委會呼籲文蛤養殖業者應每日巡視池底,觀察文蛤狀況,有任何異常發生力求早期發現,並儘速處理。
文蛤養殖觀察與預防之重點為:
1.觀察文蛤的活力及肥滿度(肥瘦):如肥滿度不佳則須增加投餌量。
2.觀察文蛤攝餌情形(敲破蛤體觀察):如體內無池水中之藻類,即表示餌料物性不適合,必須進行換水。
3.觀察池水水色之變化 (正常者晨清澈,午有水色,下風處無油膜狀漂浮物):如水色異常變化,則須注意投餌量之增減。
4.留意水門處、大排方位堤岸處及殘餌堆積區之文蛤狀況(有無爬出底層)。
5.注意池水、底質溫差變化:夏季高水溫期,夜間應加強池水曝氣。
6.記錄觀察情形,當發現行為異常的文蛤時,首先應記下其所在方位、死亡型態、死亡情形、鹽度,並將異常爬出底層之文蛤檢體及水樣(以乾淨保特瓶裝滿密封)送請當地魚病檢驗中心檢查有無病原感染。如無病原感染,則可能為水質或底質出問題。
7.判斷文蛤死亡原因,若以死亡區域作為依據。在水門口附近死亡者,大都導因於外來感染;殘餌區及堤岸邊者多半是因底質惡化;至於零星死亡者,則大部分以敵害機率最高,但同時亦可能因眾多因子交互作用而引起。農委會表示,養殖戶若能每日細心觀察文蛤及養殖池,即能正確辨別異常原因,再對症下藥,則養殖成功機率可高達80 %。
連絡人:水產試驗所 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黃麗月
電 話: (05)698292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