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農業信息

農業智庫

線上展覽

農業商務 市場行情 農業名錄 入口網站
 
 
 您好  農業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農業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農業智庫 > 花卉園林 > 栽培管理

芍藥栽培八步驟


資料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芍藥別名白芍、杭芍、亳芍、川芍等,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麗,其根入藥有平抑肝陽,斂陰養血,收汗緩中之功效。其栽培技術如下:   

一、整地施基肥。選擇土層濃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田塊種植。每畝均勻撒施優質有機肥3000-4000公斤、三元複合肥50-60公斤作基肥,深翻60釐米,耙細整平。   

二、選種繁殖。芍藥的繁殖有分根繁殖和種子繁殖等方法,生產上多採用分根繁殖法。秋季結合收刨芍藥,選取根粗長均勻、頂芽粗壯、無病蟲害的芍藥植株,把直徑0.5 釐米以上的大根切下入藥,留下具有芽頭(也稱芍頭)的根叢作種用。將作種用的芽頭按大小及自然生長形狀分塊(也稱芍芽),每塊以帶粗壯芽2~3個、厚度2釐米左右為宜。每畝芍藥根的芍芽可定植3-5畝大田。芍芽應隨切隨栽,如一時栽不完,可將芍芽貯藏到20釐米深的濕沙坑內。   

三、栽植。一般於8月下旬至9月栽植,宜早不宜晚,最遲不超過10 月下旬,否則芍芽已發新根,會影響芍藥的產量和質量。為出苗整齊,便於管理,應將芍芽按大小分級進行穴栽。栽植行株距50釐米×30釐米,穴深12釐米、直徑20釐米;穴內先澆足水,水滲下後在穴底鋪4釐米厚的腐熟廄肥,其上覆土4釐米厚,壓實後將芍芽芽尖朝上放入穴中間,每穴放芍芽1-2個。栽後每穴培土10-15釐米高。越冬前要澆足防凍水。   

四、中耕除草。翌年早春土壤解凍後,及時去除培土,並松土保墑,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後的2年內,每年應中耕除草3-4次;以後每年在植株萌芽至封壟前應除草4--6次。夏季乾旱時應中耕保墑;冬季結合中耕進行全面清園,以減輕病蟲害。   

五、肥水運籌。芍藥是喜肥作物。除施足基肥外,從栽後第2 年起,每年需追肥3次;第1次在3月中耕除草後,每畝施人畜糞肥水1500~2000公斤;第2次、第3次分別在5月和7月,每次每畝施人畜糞肥水1500公斤、餅肥25-30公斤,或三元複合肥40~60公斤。芍藥喜乾怕澇,一般不需澆水,僅需在嚴重乾旱時一次灌透水。多雨季節必須清溝排水,否則淹水6小時後會導致爛根而全株枯死。   

六、剪花去蕾。藥用芍藥在栽後第3年開花。開花後除留種植株外,於4月底至5月初的早晨,將初綻的花蕾從花莖基部輕輕剪下,作插花或切花,以利於集中養分供應根部生長需要。   

七、病蟲害防治。危害芍藥的病蟲害有灰黴病、銹病、軟腐病、蠐螬、小地老虎等。灰黴病可用甲霜靈、波爾多液等防治;銹病可用粉鏽寧、敵唑酮、敵力脫等防治;軟腐病用農用鏈黴素、代森錳鋅、加瑞農等防治;蠐螬、小地老虎等用甲基異柳磷、辛硫磷、呋喃丹等藥劑灌根或順壟撒施防治。   

八、採收。一般於栽後第4年的8-9月,選晴天採收芍藥的老根。採收時,先割去植株莖葉,然後挖出全根,除去泥土,將主根和側根剪下待加工。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兩岸農業商務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