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 | . | WTO農業談判第三十二次特別會議紀要(2005/09/27)
WTO新回合(又稱杜哈回合)農業談判已進入關鍵時刻,農業談判主席Tim Groser即將在本(2005)年7月下旬提出減讓模式初稿(first approxim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alities),期能在本年12月香港部長會議時達成共識,以利於2007年起實施農業談判各項結果。 |
2 | . | 農業產官學界齊聚一堂,檢討加入WTO三年來農業因應政策(2004/12/24)
「加入 WTO以來台灣農業因應政策」諮詢會議,於今天上午在台灣大學召開,會議由台大農學院院長蔣丙煌、興大農學院院長鄭詩華及行政院農委會副主任委員李健全共同主持,並邀請中央畜產會董事長黃欽榮、台北縣農會總幹事林錦洪、彰化縣二林鎮農會總幹事蔡詩傑、傑出農民協會理事長施欽雄、台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吳榮杰及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雷立芬等人參與討論。 |
3 | . | WTO 7月套案農業談判架構共識及其對台灣農之影響(2004/10/20)
為使各界進一步了解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進展、農業談判架構實際內容及其對國內農業之可能影響,本會已自8月11日起至8月底止舉辦14場分區說明會,除解說未來農業談判的發展及對台灣農業之可能影響外,並回答各項有關WTO的疑問。 |
4 | . | 加入WTO後進口農產品量值化及其對台灣價格之影響(2004/10/15)
入會2年多來,農產品進口量雖逐年增加,惟國人關切之23項關稅配額產品,或因防疫檢疫、運銷通路及國人偏好等問題,除稻米、東方梨、豬腹脅肉及雞肉等10項產品進口達配額量外,其餘產品進口不多,生鮮水果甚有零進口者,整體而言,進口情況未如預期。 |
5 | . | WTO杜哈回合農業談判進展(2004/04/09)
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依據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第20條規範,於2000年3月展開農業議題談判。WTO嗣於2001年11月在卡達首府杜哈舉行第四屆部長會議,會後通過部長宣言,決議自2002年1月起,就農業等8項議題全面展開新回合談判,並將以單一認諾(Single Undertaking)之協議方式於2005年1月1日前結束談判。 |
6 | . | 加入WTO對中國農業資源環境的影響(2003/09/09)
綠色壁壘主要是根據各國國內的環境保護水平和標準來設置的,這就很容易產生這樣一個問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容易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市場,而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因國內環保水平低,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環保標準而被拒之於發達國家的國門之外。 |
7 | . | 台灣加入WTO後液態乳進口情形及乳業之因應措施(2003/07/14)
「液態乳」被列為重要敏感性的農產品項之一,除可運用上列機制與措施外,更於2002、2003年度擬妥「加入WTO牛乳產業價格穩定措施」之細部計畫,並報行政院核定同意實施。惟入會第1年因進口乳品市場通路尚未建立,進口液態乳總量僅達配額總量的34﹪,致衝擊尚不明顯。 |
8 | . | WTO新回合農業談判現況與可能發展(2003/06/17)
由於新回合談判的結果對我未來農業發展實在有極大的影響,本會已持續注意談判最新進展,並掌握各項議題之資料,研擬我國立場並積極參與談判會議,以確保我農業發展與農民權益。 |
9 | . | 當前農業金融改革及加入WTO政府因應之道(2003/01/23)
台灣農業面臨加入WTO的衝擊,因應策略不能只是消極的採取守勢,更應該主動出擊,以知識為軸心,科技為手段,掌握研發及開拓的觀念,追求創新與進步,才能維護農業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發展。 |
10 | . | 中國加入世貿一周年 適應與應對(2002/12/05)
今年是中國入世的第一年。在開局之年,從中央到地方辦了不少有關WTO的高級研究班。認真學習、深入研究世貿組織規則,以適應新形勢,做好各項應對工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