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態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市場行情 > 市場動態 > 國際市場動態
美國玉米市場供過於求

資料來源:神農編譯中心
所屬地區:美國

美國農業部國家農業統計服務局(NASS)發佈農產品產量預測報告。預測顯示,2005年美國玉米產量將達到110.3億蒲式耳(相當於2.8億公噸),大豆產量將達到30.4億蒲式耳(相當於8282萬公噸),棉花產量將達到2316萬包(每包480磅),小麥產量為20.98億蒲式耳(相當於5711萬公噸),花生產量為211萬公噸。雖然玉米、大豆和棉花較上年有所減產,但均為創紀錄的第二個豐年。
另據美有關媒體報導,由於美國玉米豐產,導致玉米主產州農場主賣糧難,漲庫嚴重。愛荷華州由於倉儲設施不足,致使大約19%的糧食被迫堆放在露天場地。如WestCentral玉米推銷公司不得不將1340萬蒲式耳的玉米分成11個糧垛堆在露天場地,其中最大的一垛有270萬蒲式耳。造成玉米豐產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美國玉米主產區嚴重乾旱,糧農惜售陳糧、選用優良品種和優質農藥,以及更為精細的田間耕作。但從另一方面看,農產品增收進一步加大了政府對農產品補貼的壓力。儘管布希政府在世貿組織成員國中稱,將正視削減農產品補貼問題,但美國農業部上周再次將其對農民的補貼金額預測上調13億美元而達到227億美元,已接近2000年創下的229億美元紀錄,而2004年的補貼金額僅為133億美元。
據稱增加的補貼金額主要用於支付農場主無法歸還的貸款壞賬。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師估計目前此項累積的貸款壞賬已高達62億美元。僅今年政府為玉米種植者支付的貸款壞賬就將高達45億美元,為應對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特別是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美國和歐盟在國際市場上低價傾銷農產品的呼聲,美國上個月稱,將在今後5年內把對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農業補貼削減60%。
今年8月份的卡特裏娜颶風使美國南部城市新奧爾良港口設施嚴重受損,這對美國玉米出口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大約60%的美國玉米通過該港口出運至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受今年上半年以來汽油和柴油價格持續走高影響,鐵路和陸路運輸費用也大幅上漲。
一些專家和農產品交易商預測,鑒於今年玉米市場供求現狀和化肥原料天然氣價格的不斷上漲,農民明年將被迫削減對化肥、農藥和除草劑需求量大的玉米種植,而增加小麥和大豆的種植面積。
由於美國內玉米市場供過於求,倉儲設施匱乏,加之出口運輸渠道不暢,市場價格不斷走低。美國農業部10月份的預測顯示,美國內玉米種植者新糧平均銷售價格將為每蒲式耳1.85美元,接近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的歷史最低點。不少海內外買家看准此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