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分析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市場行情 > 產銷分析 > 綜合分析
2005年5月台灣主要農作物生產預測

資料來源:農政與農情
所屬地區:台灣

壹、稻米(表1)
一、稻榖產量預估比上年增產約17%
2005年第1期水稻種植面積經初步調查為16萬0,546公頃,預估收穫面積為16萬0,546公頃,較去年同期作13萬5,314公頃增加2萬5,232公頃,增加18.65%。單位面積產量以最近3年同期產量平均計算,為每公頃稻榖產量6,520公斤,總生產量約為104萬6,760公噸,比上年同期作89萬5,815公噸增加15萬945公噸,增加16.85%。如與最近三年同期平均總產量102萬9,383公噸比較,增加1萬7,377公噸,增加1.69%。
二、糯稻產量預估比上年同期增產約8%
2005年第1期作糯稻種植面積經初步調查為8,997公頃,預估收穫面積為8,997公頃,較上年同期作8,391公頃增加606公頃,增加7.20%。單位面積產量以最近三年同期產量平均計算,為每公頃稻榖產量6,725公斤,總生產量約為6萬505公噸,比上年同期作5萬6,076公噸增加4,429公噸,增加7.90%。如與最近三年同期平均總產量6萬6,951公噸比較,減少6,446公噸,減少9.62%。
貳、果品 (表2)
一、李比上年減產17%
台灣李樹果園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區及東部,其中以苗栗縣最多,中部所產李供鮮食者較多,而東部李則以供加工為主,近年由於李的售價未能提高,果農經營意願消退,種植面積逐漸減少,今年收穫面積比上年減少3%。依據農情預測結果,今年苗栗地區與花東地區李樹開花期間氣候極不穩定,遭遇多次低溫及連續降雨,落花嚴重,著果率低,加以園區生產管理粗放,平均單位面積產量估計將明顯減少。預測本年李總產量為2萬9,175公噸,與上年產量3萬5,321公噸比較,減產17%,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3萬4,821公噸比較,亦減產16%。
二、桃產量比上年減產20%
目前台灣栽培的桃,包括低海拔的硬肉桃、高海拔的水蜜桃,以及中低海拔的需冷性水蜜桃。硬肉桃如鶯歌桃、本土毛桃及八月桃,主產地在台中縣和平鄉中低海拔山區;高海拔水蜜桃主要產地在和平鄉、復興鄉、尖石鄉、仁愛鄉等高海拔山區,因售價較高均採集約經營;至於新引種選育之台農甜蜜桃,則在台中縣新社鄉與東勢鎮進行試作。本年桃總收穫面積較去年增加1%,惟各主產區開花結果期間遭逢2、3月低溫及連續降雨影響,著果率不佳,均預測減產。預測本年桃總產量為2萬3,491公噸,比上年產量2萬9,482公噸,減產20%,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3萬38公噸比較,則減產22%。桃的產期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硬肉桃與甜桃5月可上市,水蜜桃7至8月可採收。
三、梨比上年減產3%
台灣梨主要產區分佈在中部臺中及苗栗縣,以寄接梨為主,高海拔溫帶梨已被寄接梨替代,逐漸式微。今年中北部地區寄接梨嫁接及開花期間遭遇多次低溫及連續降雨,導致接穗成活率降低或無法順利授粉結實,影響本年寄接梨產量。依據農情預測結果,宜蘭、新竹、苗栗、南投、嘉義等縣均將減產,最大產區台中縣因和平鄉梨山地區溫帶梨較不受低溫影響,另一方面東勢鎮低海拔寄接梨產區則因重行接穗成活率生長良好,估計增產1%。整體評估預測今年梨總產量12萬1,722公噸,比上年產量12萬4,873公噸,減產3%,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12萬3,323公噸比較,則減產1%。寄接梨6至7月可採收,溫帶梨在8至10月採收。
四、一期巨峰葡萄比上年減產9%
台灣栽培巨峰葡萄集中在彰化、南投、台中及苗栗等4縣,年可採收二期,第一期在夏季生產,稱為夏果,第二期在冬季生產稱之為冬果,本月預測為夏果產量,由於國人吃葡萄有剝皮習慣,進口葡萄不易剝皮,受進口影響較低,葡萄價格為各項水果中較平穩者,今年夏果採收面積增加約2%,惟因開花期間遭逢2、3月連續低溫凍傷花芽,影響結果率,除苗栗縣評估仍較去年小幅增產外,彰化、南投、台中等3縣均預測減產。整體評估預測本年巨峰葡萄夏果產量為4萬1,815公噸,比上年同期產量4萬5,886公噸,約減產9%,再與近3年夏果平均產量4萬3,802公噸比較,亦減產5%,巨峰葡萄夏果盛產期在7至8月間。
五、改良種芒果比上年減產5%
改良種芒果係指本地種以外品種,包括引進種馴化及本地選育改良品種,以愛文約占55%最多,金煌約37%次之,凱特、海頓等其他品種栽培面積較少,其品質甚佳,產區分布在台南及高雄、屏東等3縣,並大面積栽培,如遇豐收年期,容易發生產銷失調現象。本年改良種芒果收穫面積比去年面積微減1%,根據台南、高雄、屏東等縣產地觀測,其開花期間因2、3月連續低溫,著果率略受影響,台南與高雄二縣均預測減產,屏東地區因去年單位面積產量受災害影響偏低,本年總產量預測將較去年增加。整體評估預測本年改良種芒果總產量為13萬1,217公噸,較去年產量13萬7,534公噸減產5%,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15萬4,393公噸比較,則減產15%。產期各地間略有差異,屏東枋寮地區6至7月盛產,台南地區則在7至8月盛產。
六、本地種芒果增產2%
俗稱土檬果,果實不大,惟味美芳香可口,很受消費者喜愛,由於近年來產地價格偏低,種植面積逐漸減少,本年收穫面積較上年減少9%。本地種芒果主要分布在屏東及台南等兩縣,依據產地農情觀察,去年為芒果減產年,本年開花結實期間氣候尚稱平順,著果率佳,惟因收穫面積減少,預測今年本地種芒果總產量為4萬5,623公噸,較上年產量4萬4,662公噸,增產2%,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5萬965公噸比較,則減少10%。主產期在5~7月,並以6月份產量最高。
七、荔枝比上年減產2%
荔枝為台灣重要經濟果樹之一,種植面積有1萬1,846公頃,荔枝品種以黑葉種居多,約占71%,玉荷苞約23%,糯米滋、桂味等品種面積較少,由於成熟期集中,產期短暫,而又不耐貯存,尤其荔枝常有隔年結果習性,開花結實期間如氣候不良易引起落果,產量不穩定,因此每年生產變動很大,如遇到豐收的時候,市場無法容納,容易發生產銷失調現象。去年為荔枝減產年,價格亦相對較佳,今年荔枝開花結果期間遭逢2、3月低溫影響,彰化、南投產區預測將減產,高雄地區玉荷苞減產,但黑葉種結果情形佳,另台中、台南亦估計單位面積產量較去年略增,惟因整體收穫面積較去年減少3%,預測今年荔枝總產量為8萬254公噸,比上年8萬2,107公噸減產2%,若與近3年平均年產量8萬9,099公噸比較,則減產10%。
參、蔬菜 (表3)
本月份為2005年第一期作採收初期,各種類蔬菜產量增減不一。西瓜進入產期,產量增加許多;根莖類之胡蘿蔔、洋蔥、蒜球皆已完成採收;青蔥與竹筍則將進入盛產期,產量較上月份為增產趨勢。
依據各地區農情報告觀測結果,預測本月份葉菜類總產量為5萬2,679公噸,比4月份產量5萬1,575公噸,增加2%;與去年5月份產量5萬9,081公噸比較,則減少11%。茲將預測結果分述如下。
一、西瓜比上月增產194%
時序已逐漸接近初夏季節,有利於瓜類生育,本月份西瓜產量將較上月份增加不少。尤其彰化、雲林、嘉義與台南等產地,目前已進入採收階段,可採收面積較上月份增加近900餘公頃,且每公頃單位面積採收量亦較上月份提高不少。預測本月份產量為2萬7,970公噸,比4月份產量9,526公噸,增加194%;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3萬5,043公噸比較,減少20%。
二、根莖類
(一)蘿蔔比上月增產10%:目前為第一期作採收初期,僅有彰化與南投縣部分產地進行採收,可採收面積尚不多,惟仍比上月份增加近20餘公頃。預測本月份產量為3,963公噸,比4月份產量3,613公噸,增加10%;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3,532公噸比較,則增加12%。
(二)竹筍比上月增產82%:本月份起中南部產地將陸續進入採收階段,至於北部地區則較為遲些,由於目前各產地尚未完全進入採收期間,故本月份各產地產量皆不高。本月份主要產地在臺中、雲林、嘉義、台南與高雄等縣,預測產量1萬4,504公噸,比4月份產量7,974公噸,增加82%;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1萬7,253公噸比較,則減少16%。
(三)蔥比上月增產4%:本月份起各產地即將進入第一期作採收期間,可採收面積較上月份增加70餘公頃,產量較上份為遞增趨勢。預測本月份產量為9,584公噸,比4月份產量9,243公噸,增加4%;與去年5月份同期產量1萬718公噸比較,則減少11%。本月份主要產地在宜蘭、彰化與雲林等地。
三、葉菜類
(一)葉菜類總計比上月增產2%:目前為94年第一期作採收初期,本月份短期葉菜類之採收面積,將較上月份裏作採收後期略為增加。預測本月份產量為5萬2,679公噸,比4月份產量5萬1,575公噸,略為增加2%;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5萬9,081公噸,減少11%。
(二)甘藍比上月增產3%:夏季期間氣溫偏高,甘藍產地由平地向較高海拔地區移動,故本月份平地產地彰化與雲林縣產量較上月份減少,但宜蘭縣大同鄉逢採收階段,可採收面積較上月份增加近100公頃。預測本月份產量為1萬9,634公噸,比4月份產量1萬9,014公噸,增加3%;與去年5月份同期產量2萬678公噸比較,減少5%。
(三)結球白菜比上月減產12%:一期作採收初期,各產地之採收情形增減產互異,其中雲林縣可採收面積較上月份減少20餘公頃,採收量較上月份減產。預測本月份產量為8,513公噸,較4月份產量9,671公噸,減少12%;因今年種植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1萬18公噸比較,減少15%。
(四)其他葉菜比上月增產7%:本月宜蘭、彰化、雲林、嘉義與高雄等縣逢第一期作採收初期,相對於上月份裏作採收後期之產量為增產趨勢。預測本月份產量2萬4,531公噸,與4月份產量2萬2,890公噸比較,增加7%;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2萬7,774公噸比較,則減少12%。
四、花椰菜比上月減產4%
本月份主要產地在彰化、嘉義與高雄縣等地,本月份可收穫面積比上月份略減20餘公頃,產量較上月分減少。預測本月份產量為6,143公噸,比4月份產量6,366公噸,減少4%;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6,056公噸比較,則略為增加1%。
肆、主要切花 (表4)
一、菊花產量較上月減少9%
台灣地區以種植秋、冬菊為主,由於國曆1至3月間為國產菊花之外銷盛產期,4月份以後外銷市場需求趨弱,且以入夏後氣溫偏高,影響花的品質,不被消費者所喜愛,農民調整經營模式進行整園轉種其他作物,以培植地力。總體而言,5月份的可收穫面積及產量均減少,預測產量為2,289千打,較4月份產量2,527千打,減少9%;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2,148千打比較,因今年多處產地栽培面積略增,致產量略增7%。本月份主要產地在彰化縣田尾鄉、永靖鄉,雲林縣林內鄉,高雄縣美濃鎮與屏東縣萬丹鄉等地。
二、唐菖蒲產量較上月減少10%
秋冬季節則為台灣地區唐菖蒲的重要產期,入夏以後,氣溫日益炎熱,影響花卉品質,市場需求量亦隨之降低,因此、農民採取整園轉種其他作物。目前已屆採收後期,產量相對不高。預測本月份產量828千打,較4月份之產量918千打,減少10%;與去年同期4月份產量739千打比較,則增加12%。本月份主要產地在苗栗縣三義鄉,台中縣后里鄉、外埔鄉,彰化縣溪州鄉、北斗鎮,雲林縣大埤鄉與屏東縣新園鄉、萬丹鄉等地。
三、香石竹產量較上月增加1%
香石竹(康乃馨)為長日照習性花卉,主要為國曆5月份母親節之應景花卉,國內種植所需種苗由荷蘭進口,由於歐元升值,成本增加,以及進口康乃馨的競爭,農民種植意願降低,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本月生產面積較去年同期減少42%。預測本月份產量483千打,較4月份產量477千打,增加1%;與去年同期產量684千打比較,減少29%。本月份主要產地在彰化縣田尾鄉、永靖鄉等地。
四、百合產量較上月增加41%
百合生育性喜較為冷涼之氣候環境,其溫度約在攝氏15至25度間,故台灣地區百合主要種植季節為國曆1至5月的第一期作期間,採收盛產階段則在國曆5至8月間,本月份台中縣平地產區逢採收階段,產量較上月份增加。預測本月份產量481千打,較4月份產量342千打,增加41%;與去年同期5月份同期產量457千打比較,產量增加5%。本月份主要產地在苗栗縣三義鄉,台中縣后里鄉、新社鄉、和平鄉,彰化縣田尾鄉,北斗鎮,南投縣仁愛鄉、埔里鎮,嘉義縣阿里山鄉等地。
五、玫瑰產量較上月增加7%
台灣地區已進入夏季,由於氣溫日益炎熱,玫瑰開花速度加快,產量增加、但其品質較差。各產地採收情形互異,其中苗栗、台中、彰化及南投縣等地,採收量較上月份略增,至於雲林、嘉義、台南及屏東等縣產地則因氣溫偏高與病蟲害等之影響,品質不佳,市場價格低落,部分農民選擇整園剪枝,以厚植植枝,可採收面積減少,採收量較低。整體而言,本月份總採收量較上月份增加,預測產量為1,428千打,較4月份產量1,339千打,增產7%;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1,499千打比較產量減少5%。本月份主要產地在苗栗縣大湖鄉、苑裡鄉,台中縣新社鄉、豐原市,彰化縣溪州鄉、永靖鄉、田中鎮,南投縣埔里鎮、草屯鎮、國姓鄉,嘉義縣新港鄉與屏東縣九如鄉等地。
六、文心蘭產量較上月增加7%
文心蘭屬於較高價消費性切花,台灣地區種植文心蘭以簡易網室設施栽培為主,文心蘭生育適宜氣候環境溫度約在攝氏25至30度間,目前國內文心蘭栽培已遍及各縣市。近年來業界利用台灣地區南、北溫差有效調整文心蘭產期,以維持其產量在市場一定需求量而不致缺貨及花的品質,並已成功外銷日本,外銷量占國內生產量約60%。文心蘭採收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國曆4~6月及9~11月。本月份因氣候回暖各產地採收量略為增加。預測本月份產量493千打,較4月份產量459千打,略為增加7%;與去年同期5月份產量417千打比較,則增加18%。本月份主要產地台中縣后里鄉、新社鄉、東勢鎮,南投縣埔里鎮,草屯鎮,雲林縣斗南鎮,嘉義縣大林鎮,台南縣玉井鄉、歸仁鄉,高雄縣美濃鎮、旗山鎮與屏東縣里港鄉、竹田鄉等地。
〈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5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