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脫髮與頭髮保健
皮脂腺痣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本病又名先天性皮脂腺增生,是一種好發於頭皮及面部,由表皮、真皮和表皮附屬器所構成的器官樣痣,常以皮脂腺增生為主。
往往出生時即有,或在出生後不久發生。最常見於頭皮和額面部。多為單個損害,少數病人可為數塊,有時呈帶狀。初起時皮損為小的斑塊,逐漸擴大。表面呈乳頭狀或分瓣、質稍硬韌。黃褐或暗褐色,常有蠟樣光澤,表面無毛髮。青春期後常出現擴大的皮脂腺腺孔,並可擠出黃白色的皮脂。極少數病例的皮脂腺痣可由多數的斑塊組成,有的呈明顯的線狀排列,分佈前額、耳前和額部。這種線狀皮脂腺痣同時合併癲癇、智力遲鈍、神經性缺陷或骨骼畸形時稱線性皮脂腺痣綜合徵,也稱神經皮膚綜合徵。
20%以上的患者可以繼發其他腫瘤,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瘤,其次為乳頭狀汗管囊腺瘤,其他如皮脂腺上皮瘤、透明細胞汗腺瘤、汗管瘤、大汗腺囊腺瘤、鱗狀細胞癌、角化棘皮瘤等。
在嬰兒和兒童期,皮脂腺痣內的皮脂腺發育不良,皮脂腺體積縮小,數目減少,容易誤診。有分化不完全的毛髮結構,往往有末分化的上皮細胞所構成的條索和胚芽,似原始上皮胚芽或胚胎時期的毛囊,這是兒童期皮脂腺病組織病理的典型表現。在青春發育期的皮損中,有大量成熟或接近成熟的皮脂腺,皮膚呈乳頭瘤樣增生,具有組織學上的診斷特徵。常見殘留的毛胚,類似基底細胞瘤的未分化細胞巢,約2/3的病例可發生異位元的大汗腺,位於皮脂腺小葉團塊下的真皮深處。
本病治療宜手術切除。病損範圍較大者可分次切除。也可試行液氮冷凍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