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月經病與月經異常
痛經的中醫辨證施治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醫學認為經水為血所化,血隨氣行,氣順則血和,氣行則血行,氣血不通則痛,氣血運行不暢的原因有實證和虛證之分:
(1)實證:氣滯血瘀多因情志不暢,致使肝鬱氣滯、血行受阻。另外,因受寒飲冷使寒濕傷於下焦,致經血運行不暢為寒濕凝滯型。
(2)虛證:大病久病傷及氣血,行經之後血海空虛,經脈失養致氣血虛弱所致。
痛經患者多因嚴重疼痛才就診,應本著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選用止痛藥物以協助止痛。如寒者選用艾葉、小茴香、炮薑、肉桂、吳茱萸等溫經止痛。氣鬱者選用香附、川楝子、延胡索、木香、枳殼等行氣止痛。血瘀者選用香附、乳香、三七、蒲黃、五靈脂等活血止痛藥。熱者選用川楝子、丹皮、赤芍等清熱止痛。還可以根據辨證選用中成藥,見表4。
表4 癰經辨證選用中成藥
辨證 | 氣滯血瘀 | 寒濕凝滯 | 氣血虛弱 |
病史 | 有經期不愉快或家族有人有痛經 | 經期食生冷食物或受寒史 | 有慢性病史,體質虛弱或發育較差 |
腹痛性質 | 下腹脹痛月經暢通後疼痛可減 | 冷感絞痛 | 下墜感、經後也連綿作痛 |
按下腹的反 | 疼痛拒按 | 得熱物壓迫或敷之疼痛可減輕 | 按壓之疼痛減輕 |
經量經色 | 量少、不暢、紫黑色有瘀塊 | 色淡有塊或咖啡樣稀薄 | 量少、色淡,質稀 |
伴隨症狀 | 乳房及兩肋脹疼 | 畏寒,大便溏稀 | 面色蒼白,神疲乏力 |
藥例 | 七製香附丸,婦科得生丹 | 艾附暖宮丸,溫經丸 | 八珍益母;人參養榮或八寶坤順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