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中醫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脫髮與頭髮保健

上一則 | 下一則
剝脫性皮炎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剝脫性皮炎又稱紅皮病。是一種累及全身或幾乎全身皮膚,出現彌漫性潮紅、浸潤、腫脹、脫屑為主要症狀,嚴重時內臟也可受到侵犯的嚴重皮膚病。

  (1)藥物過敏是剝脫性皮炎的常見原因之一,隨著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及各種新藥的不斷增多,藥物引起的剝脫性皮炎也隨之增多。據文獻報導,1954年僅占7.8%,而1973年上升到40%。已報告31起剝脫性皮炎的藥物有磺胺類、抗瘧藥、青黴素、重金屬(砷劑、金鹽、汞劑、鉍劑等)、巴比妥類、鏈黴素、異煙肼、水楊酸鹽、對氨水楊酸、大侖丁、阿的平、可待因、碘製劑、四氯乙烯、酚酞、乙烯雌酚、水合氯醛、辛可芬、洋地黃、麥角、硫胺脲、氨苯礬、氯普馬嗪、奎寧、安乃近、眠爾通、呋喃西林、索密痛、氨基比林、氯黴素、複方阿司匹林、甲硫氧嘧啶等;中藥有蟾蜍、鹿茸精、菱角、蓖麻子(外用)等。

  某些炎症性皮膚病治療不及時,或治療過程中處理不當可發展成剝脫性皮炎,如銀屑病、濕疹、脂溢性皮炎、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接觸性皮炎、毛髮紅糠疹、自家過敏性皮炎、扁平苔蘚等,其中以銀屑病和濕疹引起的為多。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治療手段日益完善,由炎症性皮膚病發展成剝脫性皮炎者逐漸減少。但值得注意的是,銀屑病併發剝脫性皮炎者有所增多,尤其是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之後轉變成紅皮病的機會更多。

  繼發於惡性腫瘤者占8%—20%。多數為伴發於淋巴網狀內皮系統惡性腫瘤,包括蕈樣肉芽腫、何傑金病、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以前兩種較多見,約占惡性腫瘤併發紅皮病的2/3。少數可為內臟癌,包括前列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等。紅皮病與惡性腫瘤發生的時間關係是,多數患者紅皮病先於惡性腫瘤,少數患者腫瘤先發生或二者同時發生。自出現紅皮病的症狀到確診惡性腫瘤的間隔時間,短者僅幾個月,長者可達25年之久。有人提出,年齡高的人患了原因不明的慢性紅皮病時,首先應做全面檢查以排除是否有惡生腫瘤。

  原因不明的剝脫性皮炎所占的比例為11.9%—46%,相差較大的原因,可能與檢查是否深入全面有關。由於致病因素被忽略或尚未暴露出來,而並非原因不明。對所謂“原因不明”的剝脫性皮炎患者,經過仔細詢問病史,全面深人檢查,定期隨訪觀察,大多數都可能找出原因。

  (2)臨床表現: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有:皮膚彌漫性潮紅、浸潤、腫脹、脫屑。如為藥物引起者,有比較明確的用藥史,起病急驟。繼發於炎症皮膚病者,在剝脫性皮炎出現之前,先存在銀屑病、濕疹、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繼發於惡性腫瘤者,起病大多徐緩,全身症狀相對較輕。起病快,急性經過者,一般先為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皮疹,很快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浸潤腫脹及滲液,皺襞處及關節活動部位如腋下、會陰、臍部、肘窩及膕窩等處更明顯。常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發熱、寒戰、食欲不振等。有時繼發感染,出現毛囊炎、癤等,甚至經血流擴散成敗血症。戳膜也可發生病變,眼結膜、鼻腔、口腔、咽喉黏膜發炎,糜爛疼痛。數周後出現毛髮和指(趾)甲病變,毛髮脫落輕者僅見毛髮稀疏,重者彌漫性大片脫落。毛髮脫落多少與病情的輕重有關,病情越重則脫髮越明顯,脫髮的輕重與剝脫性皮炎的病因無關。隨著病情的恢復,頭髮可以重新長出。指(趾)甲可發生混濁、縱脊、凹陷、反翹、萎縮等改變,也可以脫落。指(趾)甲的改變,以後可以恢復,甲脫掉後也能夠重新長出正常的指甲。經數周後急性炎症逐漸消退,水腫明顯減輕,皮膚顏色由鮮紅轉變為暗紅,黏膜症狀好轉,全身症狀減輕,病情進人恢復期。這期間皮膚仍有程度不同的浸潤,並出現大量脫屑。鱗屑可細小如糠秕狀或呈大片狀,手足部可出現套式脫屑。有時反覆脫屑數次,但一次比一次輕。這時常伴有嚴重的皮膚瘙癢和淋巴結腫大。另有一部分患者,剛開始發病時是以皮膚彌漫性潮紅和浸潤為主,水腫、滲液、脫屑等症狀相對較輕;全身症狀也較輕。不發生黏膜炎症改變,有也很輕。這種病人的病程更長。

  約有2/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結腫大,可以是局部性,也可以是全身性。約1/3—2/3患者可伴有肝腫大、脾腫大,或肝脾同時腫大。本病由於毒素吸收和皮膚散熱功能失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發熱反應,多數患者為低熱或中等發熱,約38~39℃左右。若發高熱應考慮合併感染。因剝脫性皮炎時皮膚血管喪失收縮能力,皮膚上大量鱗屑又增大了散熱面積,致使熱量散失增多,因此遇冷常有寒戰。又由於體內熱量經皮膚大量散失,則體溫降低,抵抗力減弱,易併發感染。低體溫還可導致低血壓,心律緩慢,心室纖顫,甚至死亡。因此,低體溫是1個嚴重的症侯。患者因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加大,失水散熱過多,可導致血液動力學改變,肝脾腫大,下膠水腫,心率加快,心臟負擔增加,可致心力衰竭。失水過多,可超過正常人的十多倍,而引起水和電解質的紊亂。因大量脫屑,蛋白質也隨之大量丟失,基礎代謝增高,常出現低蛋白血症。少數男性患者的乳房女性化,睾丸萎縮,精子減少。女性患者月經不調,乳房組織增生。此外還可引起胃腸道、腎臟、肝臟及造血系統病變。

  剝脫性皮炎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疾病。除皮膚病變外,各系統和內臟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病程的長短與引起本病的原因有關,可延續數月至數年不等。藥物引起者,若立即停藥並給予治療,病程較短,3個月左右即可恢復,但高齡者差。由其他炎症性皮膚病引起者,常持續數月至數年。併發於腫瘤者,可延續至腫瘤的全過程。

  (3)治療:本病病損廣泛,多種內臟受累,病情較重,需精心護理,密切觀察。病室保持溫度穩定,避免患者受涼,積極防治脫水,預防感染,給予高蛋白飲食,補充所需的蛋白質,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補充各種維生素以及對症處理。皮損糜爛滲液時應進行冷濕敷,進入慢性乾燥期後,給予無刺激性的油劑或霜劑,如氧化鋅油、氫化可的松霜等。皮膚皺褶潮濕處給予單純撲粉。黏膜病變進行對症處理。

  治療剝脫性皮炎更為重要的是找出病因,進行病因性醫治。對藥物引起者,應當即停用致病藥物及可疑藥物;對繼發於皮膚病者,應同時治療原發病;對腫瘤所致者,應同時積極
治療腫瘤。

  皮質類固醇激素是治療本病的唯一有效藥物,可以縮短病程,提高治癒率,應早期足量給予。一般為強的松口服,每日40~60毫克(或相等劑量的其他皮質激素)。1周內症狀不能控制者,增加原劑量的1半到1倍,即60~120毫克。病情發展急劇者可用氫化可的松300—50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靜脈滴注。待症狀控制後,再逐漸減少激素用量。一般均需維持用藥一段時間,維持藥量的大小視病情而定。激素治療過程中,尤其是長期大量應用,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要嚴密觀察,及時發現和治療。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