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中醫智庫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月經病與月經異常

上一則 | 下一則
中藥人工周期的應用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人工周期是婦科臨床經常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類比體內雌、孕激素的周期性變化,造成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反過來又刺激卵巢並對垂體發生正負反饋,以恢復正常的月經周期和排卵功能,一般約需建立3—6個人工月經周期。

中國醫學綜合了臟腑、氣血、沖任和陰陽學說,結合月經周期不同時期的變化,為人工周期調整取得一定效果。具體用法如下:

(1)月經後期:相當於月經周期的5—10天故也稱卵泡發育期。此時月經剛乾淨,子宮內膜已剝脫乾淨並開始增生,屬腎陰不足時期,需通過調節臟腑氣血的功能,使沖任精血漸充盈,下注胞宮,修復子宮內膜。故此期治療以滋養腎陰、培補氣血為根本。選用仙靈脾15克、仙茅10克、當歸10克、懷山藥10克、菟絲子15克、肉蓯蓉15克、巴戟肉15克、熟地10克。於月經淨後服4—6劑,為促卵泡湯。

(2)排卵前期:相當於月經第11—14天。此期子宮內膜高度增生,沖任精血充盈。治療除了繼續培補腎元外,尚需加入活血調氣之藥,以助胞脈通暢,促進排卵。故於月經周期11—14天服4劑促排卵湯,方劑如下:當歸10克、丹參10克、茺蔚子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川斷l0克、香附lO克、桂枝3克、赤芍10克、澤蘭10克。

(3)排卵後期:此期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化為分泌期,沖任旺盛、胞宮精血滿盈待瀉,故治療應以溫腎助陽為主,促進黃體發育良好和功能健全。於月經周期的第15—24天服促黃體湯4劑,丹皮10克、枸杞子10克,肉蓯蓉10克、菟絲子10克、制首烏15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10克、每劑的劑量,根據辨證可加減。

(4)月經前期:相當於月經周期的黃體退化至子宮內膜剝脫期,此時應用活血化瘀調經藥物,可使子宮內膜剝脫完全,經血下行暢通,為建立下一個周期作準備。於月經前服活血調經方3—5劑,主要用藥為當歸6克,香附6克,丹參lO克、赤芍10克、澤蘭10克、熟地10克、茺蔚子10克。

  中藥人工周期是以“補腎—活血化瘀—補腎—活血調經”為模式,建立的周期性用藥公式。補腎是基礎,可促進卵泡的發育,必須在卵泡發育的情況下,有一定的雌激素水平作為基礎,才能繼續用活血化瘀法促進成熟的卵泡排卵。

  中藥人工周期適用於I、II度閉經、無排卵性月經和各種類型的月經失調,以及由以上各種原因造成的不育。但是,在具體應用中還需結合具體辨證陰陽和寒熱的不同,而用藥有所區別。應用中藥人工周期以來,已經有不少演變,不過都是根據上述原則有所加減。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