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智庫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中醫智庫 > 專題講座 > 脫髮與頭髮保健
維生素A缺乏病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又名蟾皮症。因缺少維生素A而發生的皮膚和眼等慢性病變。目前此病在中國已很少見。
1930年中國胡傳授等學者首先指出瞻皮病與維生素A缺乏的關係。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醇,其前身類胡蘿蔔素,存在於多種植物中,其中最有活性的是β胡蘿蔔素。人體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植物中胡蘿蔔素吸收後,大多在腸道教膜內、部分在肝內轉化為維生素A供人體利用。維生素A0.3微克等於一個國際單位(IU)。成人每天需要維生素A4500—5000單位,妊娠和哺乳期婦女每天需6000—8000單位。
(1)由於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不足,或對維生素A消耗過多,需求量增加,或因胃腸吸收障礙如慢性腹瀉,肝膽疾病等,影響對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吸收或轉化,或血中白蛋白降低,不能足夠地運轉維生素A,或因肝臟功能缺陷不能利用維生素A原或不能儲藏維生素A,均可造成維生素A缺乏。嬰兒單純餵養煉乳、去脂奶粉、豆漿、大米粉等,也易造成維生素A缺乏。
(2)臨床表現:本病多發於幼兒及青少年。男多於女。初起為皮膚乾燥,以後粗糙脫屑,逐漸發生毛囊性角化過度性丘疹。疏散分佈或密集成片,主要在大腿前外側和上臂伸側,可發展到頸後、後背及臀部等處。丘疹針頭大小,圓錐形,堅實而乾燥,棕色或暗紅色,丘疹頂部中央有棘刺狀角質栓。丘疹密集時似蟾蜍皮,所以又稱贍皮症。面部皮疹有黑頭。4歲以下幼兒這種典型的皮膚症狀比較少見。頭髮乾燥,無光澤,變脆易脫落,呈彌漫性稀疏。指甲失去正常光澤、出現縱脊、橫溝和點狀凹陷。
(3)眼部症狀:暗適應減退和夜盲症是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由於結膜上皮細胞角化,使分泌黏液的細胞功能活動停止而發生乾眼症。角膜外側緣處結膜上有境界清楚、肥皂泡沫樣或蠟狀白斑,圓形、橢圓或三角形,尖端向眼角,即畢脫斑,很有特點。結膜和角膜乾燥嚴重時,角膜軟化甚至潰瘍、穿孔而失明。
其他症狀如呼吸道和泌尿道上皮增殖和角化,引起泌尿道結石、膿尿和呼吸道炎症。嬰兒出現反覆感染,腦脊液壓力升高、腦水腫、智力和發育障礙。
(4)實驗室檢查:血漿維生素A水平低於0.349微摩爾/升(0.7—1.4微摩爾/升)。
(5)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皮膚乾燥、毛囊角化性丘疹、夜盲等眼部症狀,結合維生素A缺乏病史,血漿維生素A測定低於正常值等,可以確診。應與下列疾病區別:
.毛周角化病:青年人多見,主要發於上臂及大腿上外側,為毛囊一致的針頭大角化性丘疹,冬季明顯,與飲食營養無關。
.小棘苔蘚:為成片毛囊性小丘疹,頂端有角質棘刺,多發於頸後、肩及臀部等處。不合併眼症狀。
.毛囊角化病:皮損為角化過度丘疹,分佈廣泛,彼此融合可形成疣狀結痂。好發於皮脂腺豐富部位。有陽性家族史。組織病理有特徵性改變。
(6)防治: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素食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A。患者應給予富含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食物,如各種動物肝臟、魚肝油、魚卵、蛋類,有色蔬菜如胡蘿蔔、紅心甜薯、菠菜、苜蓿、豌豆苗、辣椒及水果中的杏及柿子等。大劑量給予維生素A,每日5萬單位,口服不能吸收者可肌肉注射,症狀改善後逐漸減量,一般需治療3—4個月。長期大量內服或注射維生素A可致維生素過多症,應予注意。皮膚乾燥等可外用魚肝油軟膏、3%水楊酸軟膏、15%尿素軟膏等。眼部症狀應積極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