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臨床工作中除主要診治損傷腰痛外,還經常接觸外感與內傷腰痛的患者,或因損傷而兼有內傷、外感者,或單純屬於外感、內傷腰痛。我國醫學對腰痛的認識是辨證的。內經中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景岳全書》中說:“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醫宗必獨》明確地提出:“有寒有濕,有風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進一步說明風寒濕甚至於勞損,均與內因腎虛有很大的關係。腎虛又可分為偏於陽虛、偏於陰虛。外感腰痛可分為寒濕、濕熱等。
【病因病理】
(一)內傷腰痛 主要是腎虛腰痛、腎精虧損。患者素體稟賦不足,或久病體虛,或年老精血衰竭,或房勞過度致腎之精血虧損,無以濡養精脈而發生腰痛。此即《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又“太陽所至為腰痛”腎與膀胱是互為表裡,故腰在經則屬太陽,在臟則屬腎。而腰部又為衝任督帶之要會,所以凡病腰痛者,多有腎氣本虛、真陰不足的內因,而風寒濕熱之外邪皆可乘虛而入。
(二)外感腰痛 由於腎氣不足,營衛先虛,或傷後虛弱,風寒濕熱三氣乘虛而入,正氣為外邪所阻,不得宣通,氣血凝滯而為腰痛。外感腰痛有風勝、寒勝、濕勝之分。但臨床上出現寒濕、濕熱、風濕等徵象。
1、感受寒濕:由於工作場所的環境或經常坐臥冷濕之地,或涉水冒雨,勞累出汗以後衣服濕冷,以致感受風寒之邪,致經脈受阻,氣血失和而運行不暢,因而發生腰痛,此亦即《金匱要略》論腎著病所說“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的寒濕留著不去的腰痛。
2、感受濕熱:炎熱的夏季勞累之後,濕熱交蒸,或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體溫升高後驟然用冷水與電風降溫,忽冷忽熱,濕熱之邪,阻遏經脈,發生腰痛。此外若寒濕襲入人體,鬱久而轉化為熱,以致經脈痺阻,亦可出現類似與感受濕熱的症狀。
【臨床表現】
(一)腎虛腰痛 腰部已隱隱作酸軟為主,綿綿不絕,喜按摩,身體酸倦,腿膝無力,遇勞更甚,臥則減輕。
偏於陽虛,則少腹居急,面色皓白,腎則精神萎靡,神疲氣短,手足不溫,少溲清利,脈沉細無力,舌色淡。
偏於陰虛,則心煩失眠,口燥咽乾。頭面生火而潮紅,五心煩熱,或耳鳴,耳聾,小便黃赤,脈細數無力,舌色紅。
(二)外感腰痛
1、寒濕腰痛: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日漸加重,雖靜臥亦不能減輕,遇陰雨天氣寒濕更甚,腰痛加劇,舌苔白膩,脈沉。
兼有風邪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游走性筋骨酸痛,常無固定部位,痛多抽掣,或上連脊背,或牽引腿足,脈象服弦。
寒邪甚者,腰部冷痛,是它的特徵,腰冷如水,喜熱畏寒,遇熱則痛減,遇冷更甚。
濕邪重者,主要表現為腰背痛並有沉重麻木感,天陰更甚,神情疲憊,腰溶溶如坐水中。
2、濕熱腰痛:腰髖弛痛,二腳滯重,痛處伴有熱感,口苦而渴,小便短赤,便秘,舌苔黃膩,脈象濡數。
【治療】本病在治療上由外邪所致者,宜去邪通絡;尤腎經虧損者,宜補腎益精,但應時以腎虛為念。
(一)內傷腰痛
1、腎虛腰痛而偏於陽虛者,宜溫補腎陽,可用青娥丸(126)或右歸丸(25)同服,或腰三方加減(熟地、補骨脂、川斷、鎖陽各4錢,狗脊1兩,當歸4錢,赤芍5錢)。
2、腎虛腰痛而偏於陰虛者,宜滋陰清火,以左歸丸(24)為主方,陰虛火旺則用大補陰丸(127)。
(二)外感腰痛
1、寒濕腰痛,治以袪寒行濕、溫通經絡為主,以乾薑苓朮湯(126)為主方。可加用牛膝、杜仲、桑寄生之類,補益肝腎之藥物。
風邪與風濕甚者治宜袪風除濕通絡,以獨活寄生湯(129)為主方。
寒邪偏重者,治宜除濕為主,佐以袪風除濕,以加麻桂溫經湯(92)加減。
濕邪偏重者,治宜除濕為主,佐以袪風散寒,以加味朮附湯(130)為主方。
2、濕熱腰痛,治以清熱化濕為主,方用加味二妙湯(131)為主方
【附】腰背痛的分類及鑑別診斷要點表
分 類 | 鑑 別 診 斷 要 點 |
外
傷
性 | 扭傷、挫傷、慢性損傷 | 1、有明確的外傷史
2、疼痛
3、局部壓痛
4、腰部運動受限 | 扭挫傷疼痛較慢性損傷為重,急性期壓痛廣泛,明顯腰肌痙攣;挫傷患者局部皮下常有出血呈青紫狀 |
脊椎骨折和脫位 | 脊柱後凸畸形、骨折脫位傷及脊髓者,可見截癱、大小便失禁 |
椎間盤突出症 | 腰痛伴放射性腿痛,凡使脊髓腔壓力增高的動作,均可使疼痛加劇 |
先
天
性 | 隱性脊椎裂 | 1、患者不一定會有症狀,若有多為隱隱鈍痛,活動後加劇,輕微外力會導致急性疼痛發作
2、攝片有畸形可見 | 1、常見於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局部低陷
2、有時有輕度神經症狀,如肌無力、遺尿等 |
腰椎骶化 | 常見於第五腰椎之一側或二側,延長的橫突和骶髂連接或接觸摩擦引起疼痛 |
脊椎移位 | 1、常見腰部縮短,腰椎前凸增加,骶椎上方有凹陷與橫紋 |
脊
柱
疾
患 | 脊椎結核 | 1、全身虛弱症狀明顯
2、腰痛活動後加劇
3、脊椎變形,有寒性膿腫或瘻管
4、X線攝片:椎體被破壞或成楔行,間細狹小或融合 |
脊椎轉移性腫瘤 | 1、多見於老人,伴惡病質
2、疼痛甚劇,呈放射性
3、X線攝片:骨質致密性增生或腐蝕破壞;但椎間隙仍保持正常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1、酸痛呈遷移性,多數自尾骶向上蔓延至背部或頸部
2、夜間工作後加劇
3、X線攝片:早期骶髂關節和小關節模糊,後期脊柱呈竹節樣變 |
肥大性脊椎炎 | 1、多見於中、老年患者
2、起病緩慢,過勞或陰雨酸痛加劇,剛起床時疼痛較重
3、X線攝片:椎體緣呈肥大、增生或行程骨贅 |
老年性脊椎骨鬆化症 | 1、年老患者慢性腰背痛,而身長逐漸變矮者
2、X線攝片:椎體骨質鬆化,椎體中間凹陷 |
︵
姿靜
勢力
性學
︶ | 先天性髖脫位、扁平足、弓行腿 | 1、腰部無異常的陽性體徵發現
2、源發病灶體徵明顯 |
其
他
疾
患
舉
例 | 神經系統
疾患 | 脊髓腫瘤 | 1、多數疼痛呈放射性,順著神經分布
2、常合併有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如癱瘓、麻木等) |
婦科疾患 | 子宮位置異常、痛經 | 1、腰骶痛常與下腹痛同時存在
2、伴有月經不調,腰骶痛與經期有明顯關係,腰部活動一般無困難 |
泌尿系統
疾患 | 腎與輸尿管結石、腎炎、腎盂腎炎、腎結核、腎下垂 | 1、腎和輸尿管疾患常有尿頻、尿急、尿血、濃尿等症狀
2、腰痛呈放射性且陣發性加劇(如結石症)
3、腰背部運動障礙不明顯,患側腎區壓痛、叩擊痛
4、可伴有發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