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藥市簡介 醫藥行情 藥市動態 產銷分析 文章搜尋
 

藥市動態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市場行情 > 藥市動態 > 安国

安国药市近况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天气已凉,用季来临,交易进一步好转,但较去年销量有所下降,药市价格多数平稳,少数品种人气兴旺,波起波伏。

  麦冬价格急速上升,九成干川麦冬统货由35元升为37元。九成干湖北麦冬统货由34元升为37元。两品种折干均超过40元。产地干货已达40元。据产地报来消息说产地选装麦冬已达50元。有大户操盘。因货多进入大户手中,且麦冬离产新尚远,商家多判断麦冬后市还要再升。据闻今年四川、湖北麦冬种植面积增加,明年农民可能提前采挖,明春后麦冬将结束高价历史。川芎产新前4.7元,产新价涨,一路跳跃,时下又由11.5元升为13.5元。据产地报道说:产地川芎栽种已结束,今年种植面积仅2万亩,比去年3万亩还少1万亩。今年产量5000吨(遇灾减产),明年产量可能4000吨。产地商家多认为除大户手中一、二千吨货外,各地存量不大,按正常年销量8000吨计算,川芎缺口大,产地人气兴旺(以正常年计算川芎明年当有缺口,但销量是否有变化?)。时下农民手中基本无货,货多在商家手中,由此来看川芎在11月份用季来临,还会再涨。太子参产新减产价升,近期经过一段时间消化,价又上2--3元。生地据山西报来消息说:次产区已有农民提前采挖烘干生地上市,价比陈货低1--2元。由于连续两年生地高价,生地今年种植面积大,生地产新后好行情将一去不复返。黄连近期价稳,此品种由于高价刺激生产恢复,价入低谷,但在现物价水平影响下,黄连价格不会大跌,鸡爪连可能在30--40元之间回荡。当归时距产新一个月,产地几大户库存当归由3000吨降为2000吨。由于时下正值用季,加之当归产新还有一个月时间当归才能上市,当归大跌已无可能,闻说大户正积极调查今年当归产量,以作决策。当归后市难平。三七产地走快,厂家多去产地购进,市上三七走缓价稳,闻说三七产地价升1—2元。人参产新价稳,今年产量仍丰,但参农不赚钱,长远看人参升价无疑。西洋参一年来价跌,赔了商家、参农惜售,近期西洋参价格又上升20元左右。元参临新有厂家吃进,有商家入手,价上0.8元。由4.2元升为5元,估计产新价还会再上一点。因现在价格已不低,大上也不可能。党参价稳,纹党价高于白条党,说近年白条党发展过快,今年白条党参面积又不小,白条党参价格产新后也不会好转。白术未产新,各地商家入地调查,说今年白术面积不大,特别是雨涝灾害影响了白术产量,商家虎视眈眈,只等产新价低入手。白芍产新价微升。白芷各地均报产新结束(安国未产新)产量下降,产新时各地抢收,价格一路上涨,时下川白芷7.5元,亳白芷5--6元,商家因其是药食两用品种,用量较大,依然看升。丹参临新价稳,因下种时丹参价低,各地均种植减少,估计丹参产新时,丹参价会略有上升。白及价高刺激采挖,货源来市增加,白及价下滑2--3元,首乌价高刺激采挖,一年来消化库存,近期存量显薄,产地极少,首乌价格开始好转。时下首乌价升0.5—1元。因其用途广泛,用量增加,产地临近村庄山地多采挖已光,再采挖须进入深山,首乌后市还会继续好转。两贝经人炒作,生产大上,价格大下,前期大平贝26元,大浙贝2l元,近期进入用季,两品种各升2元左右,但其不管升降总改变不了它供大于求的命运。泽泻又有商家人手,川泽泻价由5.5元升为6.2元。—年来药价向合理价格靠拢,带动了人气,炒风再度转热,但请商家注意,一年来价格上升,但一年来中药的销量不见增加,不要炒热了头脑,明春后尘埃落定,方知结论。天麻临用季,价上2--3元,说产地今年天麻种植大幅减少,天麻价将缓缓向上爬升。但因天麻技术提高,天麻将不会再现历史高价。云木香半年来—路高歌,时至临新,价由7.5元降为6.5元,商家密切关注今年产量,去调查的人说:今年产量不大,云木香3元农民就有效益,高价肯定刺激采挖,一旦今年产新产量明了,云木香价格还会变化。有说产地农民已开始种植云木香,他们采用根繁殖方法2年时间便可起挖。但云木香存量已小,两年内云木香产量上不来,云木香价格还是挡不住,现在商家都在等待产新以观产量大小。郁金前期有人炒作价升,后有进口郁金冲击价滑。家种柴胡有河北商家在甘肃产地俏然入手,致使产地、市场家柴胡价上2元左右,其农民亏本太多,后市依旧看升。独活临新价仍稳。但其社会存量已小,产地今年产量又微,独活价蕴变。羌活价稳。粉防己说有大户俏然入手,其资源匮乏一旦大户入手垄断,防己价还要升。旱半夏市紧,小半夏价坚。黄精近有来货价滑。板兰根近有厂家吸货,板兰根价由3.7元升为4--4.2元,商家断定,今年板兰根种植面积小,板兰根产新时价会升。三棱亳州价降,由14元降为12元,安国价微滑。石菖蒲经高价刺激来货增加,价由9元降为8元,说产地只有7.5元。重楼价高走缓。节菖蒲价由42元升为43元。紫参价由3.8元升为6--7元,其主产区甘肃去年农民工每日4—7元,今年14—16元,且禁止上山采挖。其价涨上来,但仍不见甘肃产区有大货。许多野生品种多因工费提高和农民打路广,将永远走出过去低价,商家分析行情时务必考虑进去。

  北方野生品种离产新结束还有一个月时间,据黑龙江北部报来消息那里已开始有结冰现象。因为工费提高和禁挖、禁运原因,今年北方野生品种产地采挖少,市场存货随来随走,少有存量,一旦产新结束,有些品种品种供应难以为继,价格肯定会有上升。苍术有商家囤货,今日半光半毛苍术由6.8元升为7.5元,光苍术8.2元。由于今年苍术存量微薄,苍术价格一有风吹草动便会上升。北五味吉、辽两省产新抢青基本结束,各地报较正常年减产70%,产地商家返来市场收购优质北五味,致使北五味价格产新期间优质统货由45-55元升为60--70元。一级品75--80元,由于价格过高,市上、产地真正进入使用单位五味不多。家种北龙胆24元,贱伤,说产地农民基本弃种,家种北龙胆后市看升。关、口防风进入用季,市上走快价上1--2元。赤芍九成干统货9.5元。升麻8.5元。两品种估计产新结束后价会再升。优升麻一年来不见产地来货,市上升麻不见哪家存有大货。白头翁由10元上升为12元,此品种每年供求平衡,今年来货又少,后市看升。小玉竹由12元升为13元,优质小玉竹价15—16元,大货不多。

  北方家种品种白芷、防风、知母、紫苑、菊花、芥穗走快,白芷由3.8--4.2元升为5--6元。防风(地产)价微升。知母个8--8.5元。芥穗价由11—12元升为13--14元,有商家囤货,说今年当地荆芥面积虽大,但死苗严重。山药已有新货上市,价下滑,据周边蠡县报来消息其大曲堤乡山药种植面积5万亩,由于高价刺激种植面积增加,山药价跌已不可避免。怀牛膝已有新市上市,市上陈货价急跌,一般统货价3.6--3.7元。由于今年牛膝种植面积过大,牛膝价还会继续下滑。桔梗6.5--7元,说山东、赤峰又有南韩商家吃进鲜桔梗,鲜桔梗3.4元一公斤,折干要10元以上价格,但南韩多购进上等规格鲜桔梗,不上规格桔梗价仍低。北沙参今年种少,又遇雨涝,产新蕴变。黄芩减种临新价坚,估计产新还会再升一点。地产祁木香一说可替代土木香价疯狂上升,但一年来不见木香大走动,今年农民种植面积又大,估计产新下来可能价低难销。紫苑临新价升0.5元,但今年产新面积大价要跌。知母、射干、菊花今年产新量小,产新期间价格要有变化。

  车前子说亳州市场有商家入手大货,市上车前子价上0.5元。栀子价转坚。菟丝子11.5--12.5元,优质品13元,由于种菟丝子不划算,产地种少,估计今年产新菟丝子价会变。但其野生品可弃可采,一旦价格上去野生品产量将有增加。王不留前期价坚,近期进入用季价反萎。莲子、莲须价下滑,只有莲芯价仍坚。枣仁新货上市,八成干九五货50元。各地报枣仁丰收。但采集枣仁时扎手,农民多不愿采,估计今年枣仁价格会降,但不会降至35元以下,因为农民工值提高和农民打工门路广,枣仁可能出现丰产不丰收,不会因为丰产枣仁价格一路大滑坡。柏子仁新货上市,价下2元左右。杏仁产新价上0.5元,因近年杏仁露销路不好,杏仁用量下降,其价一时难以上升。桃仁产新价微升,由17.5元升为19.5元。吴芋价下滑,芋肉河南又报减产,但市上芋肉价仍低。乌梅价上0.3元,从低谷中缓缓走出。枳实、青皮、枳壳升后转稳。蒺藜一年价好,近日新货上市前期价跌为5--7元,近期价又转好,优质蒺藜7--8元。决明子说河南、湖北大面积种植,产地产新开始,价2.5元,估计市上决明子价不久要下滑。瓜蒌仁一年价好,时至临新,价稳,估计今年瓜萎仁产新下来价要跌。薏米贵州、广西已形成规模产区,产量稳定,市上薏米价要稳。青翘水煮货9元,生晒货8.5元产新前跌,产新后价反升。

  调料品正值用季来临,走动加快。白蔻进口来货少,价上升,由39元升为42--45元。草果产地减产严重,市上、产地不断有商家入手草果,前期草果达55元,近期有商家脱手,价又降为49--52元,大茴产新价走低。小茴临新价下跌。益智仁价由17元升为18.5元。公丁香价由29.5元升为31元。干姜青黄不接,干姜个由18元升为21元。片由17元升为20元。黑、白胡椒价又稳。良姜、三奈说今年产量不丰,有商家看好后市。

  藿香价低,细辛根价50元价坚。鹿衔草由6元升为6.8元。公英家种品由3.6元升为3.8元。大叶金钱草由3.8元升为4.5元。鱼腥草由2.8元升为3.5元。鹅不食草产新前价高,近期价由16元降为12元。

  红花产新后一路价升。由48元升为70--72元,时至产新结束,由于期间多商家吃进时价低。时下进入消化期,红花近期价要滑。但其毕竟供求有缺口,估计渡过这段时间,红花价格还要变化。冬花有商家囤货,说各家种品种产新价涨,难道冬花不涨?鸡冠花价下跌,由12--13元降为4--5元。蒲黄价上升,细蒲黄由22元升为24元,粗价值50亿元左右;吉林省野生药材蕴藏量约为30亿公斤,价值55亿元左右;辽宁省野生药材蕴藏量约为15亿公斤,价值28亿元左右。东北三省中药材的分布带自西向东大都分布在每个省的东部山区,由于东北地区地跨温带及寒温带,地带性植被与国内其它地区不同,多样性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物资源种类较少,但种群数量大,可采经济量非常丰富。东北三省野生药材大都蕴藏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长白山,以及黑龙江的西部草原,在我国中药材市场上一直称之为“北药”,与我国的“南药”(指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地)并驾齐驱。在植物药材类中,有许多是东北地区的代表性道地药材,除有野山参、人参、刺五加、甘草、麻黄、香柴胡,平贝母、黄芩,桔梗、远志等著名药材之外,还有如:关防风、关龙胆、关苍术、关升麻、关黄柏、关木通、辽五味子、辽细辛、辽藁本、东党参、北沙参、山豆根、北马兜铃、穿山龙高山红景天、东北红豆杉、灵芝等等都是冠以东北地区著名的道地药材,历来为国内外市场所青睐,是畅销品种。在动物药材类中,梅花鹿茸、马鹿茸、虎骨、豹骨、麝香、熊胆、蛇胆、蛇蜕、林蛙、蟾酥等,在国内药材市场上久负盛名,热销不衰。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东北三省野生药材还处于一种良性有序的采挖捕杀之中,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中药材原材料的需求呈逐年上升之势,以及在利益的驱动下,东北三省野生药材产区的农民、林场农牧场工人、下岗工人以及城市乡镇的赋闲人员,每当药材产新之时,进行大规模扫荡、掠夺式地滥采滥挖滥捕杀,加之开垦荒地、放牧、修路及开发区等一些原因,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减弱了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再生,甚至使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动植物药材产量急剧下降,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前不久,东北三省有关部门的一项专题调查结果显示,中药材蕴藏量(估算)2004年已下降至80%左右,即:由80年代的72亿公斤降至14.4亿公斤,其中:野山参蕴藏量下降98%,目前三省只有6--7公斤;刺五加、甘草、麻黄、香柴胡、远志、关苍术、辽藁本、辽细辛,关黄柏、山豆根、关升麻等的蕴藏量已下降至90%以上,动物药材类中的虎、梅花鹿、黑熊、麝香、林蛙等数量逐年大幅下滑,已濒临绝迹。保护中药资源刻不容缓近几年来,东北三省政府有关部门为保护东北地区的中药材野生资源,实现我国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一、出台新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从上年至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继出台了新修订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

  《条例》明确规定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豹、麝、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马鹿、黑熊、棕熊、林蛙、人参、甘草等;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刺五加、五味子、防风;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桔梗、知母、柴胡等。

  同时三省依据省情建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一是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分布地域;二是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已经遭到破坏,经保护能够恢复自然生态的地域;三是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分布集中的地域;四是对人体、治病具有特殊作用的野生药材分布的地域。据悉,为保护野生药材使其滋养,各省还规定采挖和收购野生药材应当取得《野生药材收购许可证》,无证者一律禁挖禁收禁运,否则予以相应处罚。

  二、大力组织濒临灭绝物种的名贵药材人工种养。对市场急需,缺口大短期难以缓解,濒临灭绝物种的山参、甘草、防风、刺五加、柴胡、知母、远志、辽藁本、红豆杉、关苍术、关龙胆、虎、豹、麝、梅花鹿、黑熊、林蛙等珍贵品种建立相关品种的GAP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实现野生药材的人工替代,以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三、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资源警示教育。三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流动车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警示教育,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中树立科学资源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中药资源。

  东北三省有关部门在做了上述几项工作之后,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是各省已相继建立了人参、甘草、防风、柴胡、黄芪、北沙参、北五味子、关黄柏、关龙胆、关苍术、辽细辛以及熊、梅花鹿、林蛙等生产基地,用GAP技术组织生产,产品与市场对接,一些产品已大量供应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滥采挖滥捕杀现象大为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违规采挖收购人员今年较往年减少70%左右,有效地保护了野生资源;三是三省有关部门着手申请资金、组织人力对本省野生药材资源的蕴藏量、药材分布、品种的增减、破坏的状况、市场需求量等进行普查,实行数据库管理,并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饲养基地和野生药材种质资源库,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将人工培育和繁殖的珍稀、濒危野生药材物种移植或放回原有的自然环境中,恢复其野生状态。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