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
|

|
本區公告
|
|
|
|
|
首頁 > 專家論壇 > 公眾論壇
政協委員談中藥現代化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同韓國高麗參相比,國產人參年產值尚不及其1/10。但中國是人參發源地,僅栽培人參的歷史就有1600年。”提起眼下我國人參產業的現狀,吉林農業大學中藥學院教授李向高委員認為,相關基礎研究和工藝劑型創新能力的不足,直接導致了我們的產品附加值低。據他介紹,韓國曾不惜鉅資動員發達國家一流專家,細緻研究高麗參的有效成分和藥效學,並以生動、通俗的語言,宣傳這些藥效成分對機體的治療保健作用。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占我國人參總產量80%的吉林省,迄今尚無一部統一的加工工藝和質量標準。
近年來,業界內外有關中醫藥如何躋身世界之林的發問不絕於耳,同時,人們對中藥企業提出的“中藥現代化”的著眼點看法頗多。對此,一些圈內的政協委員提出,通過提取中藥或藥材某些有效單體結晶,依照西藥標準製藥,並非中藥現代化的全部內涵。中藥姓“中”,脫離中醫藥“君臣佐使”、“陰陽表裏”、“涼熱虛實”等辨證施治理論指導的中藥,不是完整的中藥。因此,借助各種現代科技手段,在搞清、印證中藥成分療效的基礎上,實現中藥療效的穩定和炮製過程的科學化與劑型改良,是中藥現代化更為艱巨的任務。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周超凡委員說:“中藥現代化允許有多個途徑。主要途徑應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利用藥材、藥化、製劑知識,提高中藥質量。做到質量可控,療效穩定,重金屬、農藥殘留量不超標。嚴格地說,中藥現代化還應從源頭抓起。由於中藥體積大,服用量多,攜帶不便,保管貯藏困難,因此,對中藥有效成分合理提取後還要分離精製。”
長期從事中藥炮製的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王孝濤告訴記者,中藥由藥材、飲片、成藥三大類組成。其中採用900多種飲片組方製成的多成分多組合多靶點的複方製劑或成藥,是用量最大的中醫處方藥。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積澱和中醫藥理論精髓,其知識產權是我們自己獨有的。例如,我國歷代僅半夏所累積的炮製方法就有70多種。不同的炮製工藝,使藥效成分“升降沈浮”,變幻無窮。因此,中藥現代化不是西藥化。應千方百計吸納外來高科技手段為我所用,通過成功的文獻整理、工藝篩選等中醫藥基礎研究,把中藥飲片質量控制搞上去,將療效機理說清楚,統一標準拿出來,使病人願意服用,又能讓醫生方便地按照中醫藥理論使用,這也是中藥發展至為關鍵的環節。
(李建偉 / 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