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中醫智庫 專家論壇 文章搜尋
 

專家論壇

本區公告

 本站代訂《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
 「公眾論壇」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專家論壇 > 公眾論壇

上一則 | 下一則
中藥、草藥與中草藥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中藥、草藥與中草藥
  在一些報刊、書籍中,常可見到將中藥說成草藥或中草藥。如上三種稱謂或者說其概念內涵是否一致呢?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筆者之見,三者內涵並不等同。
  
  中藥,是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總稱或謂簡稱,它包括單味中藥和複方中藥。筆者之見,具備如下三方面基本內容的藥物,才能稱作中藥。具體為:
(1)藥物本身性能以中醫藥學的獨特術語表述,包括性味、歸經、升降浮沈等;
(2)藥物功效以中醫藥學對人體狀況認識的對應術語表述,如滋陰、補陽、理氣、活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舒肝平胃、治寒喘或熱喘、治實秘或虛秘等;
(3)藥物配合使用時(即用單味中藥組成複方中藥時),各藥間關係、主次有別即通稱的按君臣佐使關係組合,共同構成一個功效整體,施治於人,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中藥概念亦可簡單表述:能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的藥物,並且只有按中醫藥理論使用時,才能稱作中藥。
  
  草藥,其概念內涵,可作兩方面理解。
第一,按字面理解,即得自植物尤其草本植物的藥物為草藥。如此,實際是按藥物來源而確定的概念內涵。
第二,按醫藥學理論體系理解,即尚未納入任何醫藥學理論體系的藥物,常在民間根據一定經驗用以治療某些疾病,故又有民間草藥之稱。例如穿心蓮,早期在民間用來治療喉痛、久咳等,此時並未考慮按中醫藥學或西醫藥學理論使用,僅憑經驗而用,故稱草藥。應當指出,草藥經過一定的醫藥學理論研究後,可納入相應醫藥學而稱相應藥物。再以穿心蓮為例,其經西醫藥學研究表明,具有抑菌消炎作用,可治療多種細菌感染性疾病,如此它就成了具有抑菌消炎作用的西藥,用以治療一些細菌感染性疾病如腸炎、肺炎等。而經中醫藥學研究表明,其味苦性寒,歸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功效,據此而用,它又成了中藥,用來治療實熱證,包括實熱證的細菌感染。
  
  中草藥,此稱謂大體始見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為解決我國廣大農村缺醫少藥問題,提倡就地取材,防治群眾疾病,出現所謂"一根針,一把草"以治病,既然當地能治病的植物藥多為草本植物,自然稱其為草藥了。但客觀上,此類草藥的大部分卻是中藥,只是沒能嚴格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罷了。任何科學概念,都應有其明確內涵,中草藥這一概念的內涵是什麼,是指中國的草藥,還是指中藥中的草本植物藥,甚為含混。例如某種草本植物藥,可能僅為未納入任何醫藥學體系的草藥;亦可能為一種能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的中藥;尚可能為一種能按西醫藥學理論使用的西藥。如上情況,若均簡單稱作中草藥,勢必出現如下混亂情況:客觀為草藥,則無端提升為中藥;客觀為中藥,則無端降格為草藥;客觀為西藥,則呈現風馬牛不相及之情況。故筆者認為,作為無更多醫藥學知識的群眾把植物藥尤其草本植物藥稱作中草藥,似可理解。但作為一種科學概念,其內涵實難確定,還是以不用為宜。
  
  筆者提出討論如上三種概念內涵,是基於其關係到中藥現代化的重大問題。中藥現代化不能離開中醫藥學理論體系;草藥現代化,則可不顧及中醫藥學理論。從現時很多的中藥現代科學研究工作看,名義上稱作中藥現代化研究,實質是把中藥當作草藥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所得新藥物,則成不能再按中醫藥學理論使用的藥物,僅成為能按西醫藥學理論使用的藥物,即把草藥納入西醫藥學理論體系而成為西藥。從西醫藥學講,視中藥為草藥是可理解之事,但出於多種原因,不便明言,只願稱作中草藥。可見,中草藥的稱謂對中藥現代化是極為不利的,有必要加以討論澄清。若在此三種概念內涵不清楚的情況下,制訂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則更不是小事一件了。所以,筆者認為對此三種概念內涵,大有討論澄清的必要。
(岳鳳先;周碩 / 中國中醫藥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