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醫食同源,食藥同用,飲食療法自古以來是中國人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感冒在食療辨證分型有風寒、風熱、暑濕三個類型。
(1)風寒感冒
1.紫蘇薄荷粥:紫蘇葉6克、薄荷4.5克、生薑6克、梗米70克。梗米煮粥,粥成後,紫蘇葉、薄荷洗淨切碎與生薑一起入沸粥中再煮片刻,趁熱服。紫蘇葉辛溫,散寒解表,健胃止嘔,配合生薑降逆,薄荷清熱,全方有散風寒、調營衛、暖胃氣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有汗者。
2.薑蔥梨雞蛋:梨120克、生薑15克、蔥白15克、雞蛋2枚。梨、生薑、蔥白三味煎湯,雞蛋打入碗內攪勻,用煎好的藥汁趁沸時沖入,趁熱服,覆被取汗。生薑味辛性溫,治風寒頭痛鼻塞,蔥白辛溫,通陽,發汗解表,梨潤肺止咳嗽。適用於風寒束表、肺氣失宣的感冒咳嗽。
3.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100~200克、生薑60克、蔥白10克、當歸15克。先將羊肉切片,素油炒過,兌湯兩碗(1000毫升),加入其他藥材,煮30分鐘,加鹽適量,熟後吃肉喝湯,取微汗,食後避風2~4小時。羊肉味甘性溫,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可治病後產後虛冷,脾虛後胃嘔吐,腹痛寒疝等。當歸味甘辛微苦性溫,補血活血,辛香善走,與羊肉蔥薑配合,補虛溫中,活血祛寒,功效更好。適用身體素虛,經常感冒的患者和產婦感冒風寒者。
(2)風熱感冒
1.杭菊糖茶:杭菊30克,用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代茶頻飲。菊花甘苦微涼,能通肺氣止咳逆,清三焦鬱火。適用於風熱感冒初起,頭痛發熱患者。
2.桑葉菊花飲:桑葉、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混合後用滾水沖泡,代茶頻飲。桑葉、菊花均甘苦微寒,能疏風散熱,清肺止咳,薄荷辛涼,全方能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藥性。適用於風熱型感冒。
3.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後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每天3~4次。銀花甘寒,能清熱涼血解毒,用於各種熱病初起,與薄荷同用,清熱之力更強。蘆根甘寒,能清肺瀉熱,生津止渴,與銀花,薄荷相配,對發熱較重的風熱型感冒效果顯著。適用於風熱型感冒或溫病初起,高熱煩渴者。
(3)暑濕感冒
1.香薷飲:香薷20克、厚朴10克、炒白扁豆20克的搗碎,煎煮30分鐘,去渣溫服,每天3~4次。香薷氣味辛溫,能發汗解表,利濕去暑,厚朴苦溫燥濕,寬中下氣,白扁豆芳香化濕健脾和胃,三藥相配,通過解表利濕達到清熱的目的。適用於暑濕感冒,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心煩口渴者不用。
2.藿香飲:鮮藿香葉20克,煎湯加白糖,每天服3~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葉煮沸,即成藿香粥。藿香味微苦而辛,近代藥理分析證實,藿香含有揮發油,能擴張微血管,抗菌消炎,對胃腸神經有鎮靜作用,並能增強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因此藿香飲或藿香粥對中老年人中暑寒熱,感冒頭痛,消化不良,胸悶吐瀉等效果較好。適用於暑濕型感冒,中老年人暑季可常服藿香粥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