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醫藥答問 > 感冒防治 > 感冒防治中醫篇

表裏雙解法應用於哪種感冒?


資料來源:張景岳工作室   所屬地區:台灣


  本法為表裏同病而設。凡表證未除,裏證又急者,可用此法。在表裏同病的情況下,只解表則在裏之邪不得去,只治裏則在表之邪不解,甚至內陷,必須表裏同治,內外分解,使表裏之邪同時去除。

(1)解表瀉實
  本法適用於外有表邪,裏有實積之證。如患者出現惡寒高熱,腹部脹痛,脘部痞悶,作嘔,大便不通等症,方用厚朴七物湯(《金醫要略》)。本方治外感表證未罷,裏已成實之證。方中以桂枝解表,厚朴、枳實消痞除滿,佐大黃以通便導滯,伍生薑、大棗、甘草以助解表散寒,調和營衛。如汗出而表邪不解,熱結在裏,出現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嘔吐,鬱鬱微煩,心下痞硬,腹痛,大便不通等症,方用大柴胡湯(《傷寒論》)。此方為治少陽、陽明合病而設。邪在少陽,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故用柴胡、黃芩以和解少陽;裏有實積,症見心下痞硬,大便不通,故用大黃、枳實以瀉熱結;半夏、生薑以止嘔。如風熱熾盛,表裏俱實,出現憎寒壯熱,頭目昏眩,口苦口乾,胸膈痞悶,咳嘔喘滿,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等症,可用防風通聖散(《宣明論》)。本方為解表、
泄熱、攻下並用之劑。

(2)解表清裏
  本法適用於裏熱已盛,兼有表證者。如患者高熱無汗,身體拘急,面紅目赤,鼻乾口渴,煩躁,睡不實,諺語,鼻圓等,可用三黃石膏湯(《傷寒六書》)。本方為表證未解,而裏熱熾盛而設。方中君以石膏,辛甘大寒,以解肌清熱,配麻黃、豆豉發散,以解在表之邪,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苦寒,以清在裏之熱,使三焦之火,皆得清除,故為解表清裏,表裏雙解之首選方劑。在外感初起之時,常見有表證未解,即見裏熱鴟張者,亦可應用此法。

(3)解表溫裏
  本法適用於表裏俱寒之證。外感風寒,內傷生冷,症見身熱無汗,頭痛身痛,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等。風寒束表,腠理閉塞,則身熱無汗,頭痛身痛,項背拘急;內傷生冷,損傷脾胃陽氣,致運化失常,痰濕內生,則胸滿惡食,嘔吐腹痛等。方用五積散(《和劑局方》)。本方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健脾燥濕、理氣化痰之功效,故對表裏俱寒者用之適宜。

(4)解表祛濕
  本法適於表裏俱濕之證。患者素體多內濕,加之外感濕邪,即成表裏俱濕之證,症見惡寒發熱,周身痛楚,腰痛等。《時病論》云:"倘或連朝風雨,人冒之者,即患身痛,腰痛,惡寒發熱,此邪由太陽之表,而入於少陰之裏,即《內經》所謂雨氣通於腎也,宜乎表裏雙解。"方用二活同祛法(《時病論》)。雷氏說:"兩感表裏之濕證,此法堪施。其中羌活、防風散太陽之表濕,獨活、細辛搜少陰之裏濕,蒼朮燥濕氣,生薑消水氣,蓋恐諸藥辛溫苦燥,故佐甘草以緩之。"兼腹痛泄瀉者,加煨葛根、木香。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