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瀉藥治療便秘必須根據病因,病情以及瀉藥的性質,作用等,相應選擇。下面介紹常用的幾種瀉藥及其應用方法:
(1)容積性瀉性
主要是含多糖類或纖維素類的瀉藥(包括多纖維素食物)。可吸收水分,膨脹成潤滑性凝膠,使腸內容物易於通過;同時使腸內容物體積增大,促進腸蠕動而排便。一般服後12~24小時有效。
1.瓊脂:每次15~30毫升,每天1~2次口服,為緩瀉劑。
2.西黃耆膠:每次10~20毫升,每天1~2次口服。為緩瀉劑。
3.甲基纖維素:每天口服用15~50克。可長期服用。特別適用於食物過於精細者,孕婦,或停用刺激性瀉藥者。服藥時鼓勵病人多飲水,以免發生腸梗阻。
(2)刺激性瀉性
這一類瀉藥主要是刺激腸蠕動,推動糞便排出。適用於排便動力不足者。但習慣性便秘,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不宜用。
1.番瀉葉:每次3~5克,泡水代茶,睡前服。為輕瀉劑,用於慢性便秘。但刺激結腸可有絞痛。
2.大黃:大黃片每次3~5克,或大黃蘇打片每次2~3片,或生大黃粉每次1.5~3克。久用可產生耐藥性。
3.蓖麻油:每次10~30毫升。既潤腸,又對腸粘膜產生刺激,引起反射性腸蠕動。
(3)高滲性瀉藥
這類瀉藥具有吸水性,服藥後使腸腔內滲透壓增高,從而使腸腔內容量增加,體積增大,刺激腸蠕動。
1.硫酸鎂:每天10~20克口服。多用於急性嚴重便秘。
2.鎂乳(氫氧化鎂):每次15~30克口服;或氧化鎂,每次1~3克口服。為緩瀉劑。
3.50%~60%山梨醇:每次10~20毫升,每天2~3次口服。
4.60%半乳糖果糖 :每次10~30毫升,每天3次口服。本藥在腸內經細菌作用,變為乙酸和乳酸。腎功能不全者不宜用鎂劑。服此類瀉藥時宜多飲水。
(4)潤滑性瀉藥
這類瀉藥口服或灌腸後,可包於糞團塊外,使之易於通過腸道;可減少腸道水分的吸收;能促進結腸蠕動,具有溫和的通便作用。適用於糞便特別乾燥,或老年人體弱者,排便動力減弱者。
1.甘油或石蠟油:每次10~30毫升口服。
2.花生油或豆油或香油:每次15~30毫升口服。
注意:久服可影響脂溶性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D的吸收;油可從肛門流出,易污染衣褲等,肛門括約肌鬆馳者更不宜服用。
3.蜂蜜:每次20~30毫升,用溫開水一杯溶化,清晨空腹時服飲。是營養豐富的緩瀉劑。能潤腸滋燥緩瀉。
(5)灌腸及栓劑
適用於糞嵌塞,或作為慢性便秘病人必要性臨時治療。
1.灌腸液:可用溫鹽水蒸氣2000~3000毫升;或溫水500~1000毫升;或液體肥皂75毫升加溫開水至1000毫升等。
2.栓劑:如甘油栓,開塞露。既可軟化糞塊,又可刺激直腸粘膜張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腸蠕動。
(6)糞便鬆軟藥
服後可使糞便鬆軟,易於排出。如二羥基琥珀酸鈉,每天口服用50~250毫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