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製的方法,常見的有下列十幾種:
1.洗:是將藥物放在清水中,洗淨泥沙雜質。但浸洗時間不能長,以防有效成分溶於水中。
2.漂:將藥物浸在清水中,經常換水,以漂去鹹味(如昆布、海帶)及腥氣(如龜板),或減少毒性(烏頭、附子)。
3.泡:用藥物汁水浸泡為減低原藥的烈性或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遠志。
4.漬:就在是藥物上噴灑少量清水,讓水分漸漸滲透而使藥物柔軟,便於切片。
5.水飛:將藥物先打成粗末,再和水同研,可使藥物粉碎得更細,便於內服和外用。
6.煆:煆的作用,主要是將藥物放在烈火上直接或間接煆燒,使藥物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藥效。如磁石、牡蠣等不易碎裂的藥物,要直接軟燒;體鬆質輕的陳棕、人發等則要間接炊燒,又稱燜炊,即將藥物放在有蓋的鐵鍋內,周圍用鹽泥固封,再放在烈火上燒。等鐵鍋燒熱至滴水在鍋上立即沸騰,鍋內的陳棕、人發已煆成炭了(如果直接火煆,就會燒成灰而失敗)。
7.炒:為了使藥性緩和或改變藥性,將藥物放在鐵鍋內加熱炒至微黃色或炒焦成炭,或加入麥皮或酒等輔料同炒。
8.炮:即將藥物炒成炭。
9.煨:是將藥物用濕的草紙包裹,放在文火(小火)中燒,煨至草紙焦黑、內熟取出,如煨生薑。
10.炙:是將藥物加熱拌炒。加蜂蜜一併拌炒叫蜜炙,是取它潤肺、補中及矯味的作用。用鐵砂加熱與藥物一同拌炒叫炒炙,如龜板、鱉甲等經過砂炙後變成鬆脆,易於粉碎,也易於煎出葉汁。
11.烘與焙:烘與焙同樣是用微火加熱使藥物乾燥,以便貯藏或研粉。
12.蒸:利用水蒸氣製藥物(就是隔水蒸熱),以改變藥物的性能,如生大黃具有瀉下通便作用,經蒸熟為制大黃,瀉下作用減弱,在臨床上主要用它清化溫熱、活血祛瘀的作用。
13.煮:是將藥物放在鍋內用清水與其他輔助藥料同煮。如川烏、硫黃等藥,都是與豆腐同煮,以減少毒性。
14.淬(音:翠):是將藥物放在火中煆紅,趁熱放入醋或其他藥汁中,使藥汁充分吸收入內。如靈磁石用醋淬,即易於粉碎。還有,因其他藥汁的吸收,可改變藥物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