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認識中醫 > 臨床心得

中醫治療衄血(流鼻血)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中醫治療衄血(流鼻血)
  衄血又稱為鼻出血,輕的鼻涕帶血,重的可流血難止。中醫多按下列兩型施治:
一、實熱:
  多口渴飲冷,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治宜瀉實清熱,可選用下方:
1、白茅根、紫珠草、旱蓮草各十五克,水煎服。
2、熱盛時可用生石膏二十克,生地十五克,麥冬十克,牛膝十克,白茅根十克,旱蓮草十二克,水煎服, 日一劑,服至熱退血止。

二、虛熱:
  多兼有口渴心煩,面色潮紅,舌紅無苔,脈細數無力。治宜補虛清熱,可選用:
1、側柏葉十二克,仙鶴草十五克,煎水送服六味地黃九十二克。
2、反復發作,日久不癒的衄血,可用蘆薈花2-3枝,燉瘦肉吃。

  此外,中醫對鼻出血,還選用以下方法:
1、按摩:用左右拇指輪流往眉心向上接連推向髮際多次,然後用力按壓印堂穴。
2、用線紮中指中節,左鼻衄血紮左指,右鼻孔出血紮右指。
3、在少商穴灸1-3壯。同時用涼水濕敷額部。
4、用蒜頭三十克,搗爛敷足心,左鼻衄貼左足,右鼻衄貼右足。
5、可讓兩人同時對病人的兩耳內吹氣,約10-20次。
6、用棉花浸涼水後,敷在兩側外耳殼上方與頭髮交界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