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認識中藥

"藥引"--中藥的"導遊"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藥引”——中藥的“導遊”
  前不久,鄰居李老師患了重感冒,去醫院看了中醫,在所開藥方之末,醫生特地加了生薑、蔥白兩味藥,此稱“藥引”,囑病家自備。誰知被視為點綴之品,未予理會,以致影響了藥效。

  為什麼要用“藥引”?中國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它網路全身,通達表裏,內連臟腑,外絡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內外表裏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故“藥引”猶如導遊,將諸藥引向一定的經絡臟腑,進行針對性治療。如柴胡引藥歸肝經,羌活引藥歸膀胱經,用淡鹽水送服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取其鹹入腎經。現代醫學也認為,“藥引”進入體內後,選擇性較強,猶如“導彈”一樣,能導向定位,引諸藥直達病所,從而充分發揮藥效,提高治癒率。

  “藥引”的種類繁多,作用各異,且有其獨到之處。如治風寒感冒時,在辛溫解表藥中,加入生薑、蔥白,可增強發汗解表作用;清暑藥方中添加鮮荷葉,則增強其清暑的療效;止咳藥方中加入枇杷葉,可加強潤肺止咳的效果;清熱利尿方中加進鮮白茅根、鮮淡竹葉,會很快地消除尿急、尿赤、尿痛等症狀。還有在進行冬令進補時,可先作“引補”,如選用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服,也可服用生薑羊肉大棗湯,以調整脾胃功能,而不致發生“虛不受補”的現象。

  “藥引”還能幫助其他藥物解除毒性,這是它的又一用途。如應用生半夏、生南星時,需加生薑或以生薑炮製後入藥;用甘遂、芫花、大戟利水時,加入紅棗可緩解這三味藥的毒性。附子羌活湯用綠豆下,則取其清熱解毒之效;白虎湯以粳米為“藥引”,以保胃氣、存津液、扶正祛邪;蟾酥丸用蔥白5寸嚼爛包丸服用,以解除其毒性。另有只吃“藥引”不飲藥汁的,如用適量的芫花與雞蛋同煮,僅吃雞蛋以策安全。還有,方劑中的藥物若過於苦澀難吃,可加些紅糖、冰糖,這樣既可避免味苦難服,又能防止苦寒傷胃,真是一舉兩得。某些“藥引”由於療效卓著,業已登堂入室,躋身於方劑之列,如柴胡入肝經,有疏肝解鬱之功,因此在治療肝膽病的方劑中,既是“藥引”,又是主藥。

  不過,並非每個方劑中必有藥導引,也非任何藥都可作“藥引”,而需要酌情考慮,區別對待。
(註:摘自健康時報15/11/2001)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