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食品是指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並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
(2)被有毒化學品污染的食品。
(3)外觀與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質,如毒蘑菇。
(4)本身含有有毒物質,而加工、烹調不當未能將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魚。
(5)由於貯存條件不當,在貯存過程中產生有毒物質的食品,如發芽的馬鈴薯、黴變糧食等。
一般來說,大部分食物中毒是由動物來源的食品引起的,如肉、禽、蛋、乳等,根據以往的食物中毒情況分析,動物性食品發生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主要有: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莢膜桿菌、肉毒桿菌等細菌性病原。與魚貝類食品中毒有關的主要病原多為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常常發生在有生吃魚貝類習慣的地區或食用加工不當的該類食品造成。部分非細胞性食物中毒也與魚貝類有密切的關係,如河啄魚中毒、有毒貝類中毒、組胺中毒等,蛋和蛋製品、奶及奶製品是造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爆發的主要食品。非動物來源的食品雖然不如動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那麼常見,但危險性並不比動物性食品低。蔬菜、水果被農藥污染或被腸道致病菌,如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所造成的食物中毒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糧穀類食品,如米飯、米糕,容易被蠟樣芽胞桿菌和葡萄球菌污染,從而造成蠟樣芽胞桿菌或葡萄菌腸毒素食物中毒。毒蘑菇、黴變甘蔗、未加熱透的豆漿、菜豆和發芽的馬鈴薯都是我國食物中毒的常見因素。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