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經八脈之意義
1.不與臟腑直接連屬
2.無陰陽經表裏配偶之關係
二、奇經八脈的生理功能〔對於十二經的作用〕
1.統率諸經,調節十二經氣血(針灸科學 黃維三P.154)。
督 脈:行於脊中,總督一身之陽脈.(陽脈之海)。
任 脈:行於胸腹,統任一身陰脈.(陰脈之海)。
衝 脈:起於氣衝,並足陽明與足少陰之經,自下而上,統領先天之原氣與後天之榖氣。(經脈之海, 經絡之海,十二經之海,五臟六府之海,血海)。
帶 脈:迴身一週,束之如帶,主約束諸脈。
陽蹻脈:起於足外踝,本屬足太陽之別脈,主一身左右之陽脈。
陰蹻脈:起於足內踝,本屬足少陰之別脈,主一身左右之陰脈。
陽維脈:維繫諸陽脈,主一身在表之經。
陰維脈:維繫諸陰脈,主一身在裏之經。
2.組合作用〔取十二經的某些段落來組合〕
督 脈:督脈+腦。
任 脈:任脈+胞。
衝 脈:胞+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
帶 脈: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胞。
陽蹻脈:足太陽之別脈+一身左右陽經。
陰蹻脈:足少陰之別脈+一身左右陰經。
陽維脈:一身在表(陽)經組合(特別是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經)。
陰維脈:一身在裏(陰)經的組(特別是足三陰經+任脈)
三、奇經八脈之循行部位(針灸科學 黃維三P.154、P.160-P.164)
督 脈: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任 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衝 脈: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帶 脈:起於季脅,迴身一週。
陽蹻脈: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
陰蹻脈: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陽維脈:起於諸陽會(維絡於身)。
陰維脈:起於諸陰交(維絡於身)。
四、奇經八脈之病候(針灸科學 黃維三P.155引自難經)
督 脈:脊強而厥。
任 脈:其內苦結,男子七疝,女子瘕聚。
衝 脈:逆氣而裏急。
帶 脈: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陽蹻脈:陰緩而陽急。
陰蹻脈:陽緩而陰急。
陽維脈:苦寒熱。
陰維脈:苦心痛。
五、奇經八脈之腧穴(針灸科學 黃維三 P.209-210)
督 脈:共28穴。
任 脈:共24穴。
衝 脈:左右各12穴。
帶 脈:左右各4穴。
陽蹻脈:左右各11穴。
陰蹻脈:左右各4穴。
陽維脈:左右各16穴。
陰維脈:左右各7穴。
六、八脈八法穴
1.意義:十二經脈中有八個穴,分別與奇經八脈相通,可治療奇經八脈的疾病。
2.分成四組,可以治療全身分區的病。
*內關(心包經)通陰維脈+公孫(脾經)通衝脈:心、胸、胃。
*外關(三焦經)通陽維脈+臨泣(膽經)通帶脈:目銳眥、耳後、頰、頸、肩。
*列缺(肺經)通任脈+照海(腎經)通陰蹻脈:肺係、咽喉、 胸膈。
*後谿(小腸經)通督脈+申脈(膀胱經)通陽蹻脈:目內眥、耳、頸項、肩、小腸、膀胱。
3.靈龜八法:八法穴與幹支配合,按日按時開穴,可以統治全身諸病。
七、奇經八脈理論在中醫各科的運用
1.針灸。
2.明;李時珍 本草網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
3.清;葉天士 臨証指南醫案。
4.清;瀋金鰲 雜病源流犀燭、奇經八脈門。
5.清;嚴潔等 得配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