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良藥苦口話黃連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良藥苦口話黃連
  俗話說: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黃連是以苦著稱的藥物之一。但是良藥苦口利於病,黃連正是因其苦才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

  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為中藥要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黃連因其根連珠而色黃得名。又名王連、支連、味連等,素有"藥中之王"的美稱。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黃連已入藥用,現已成為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清心除煩等多種用途。

  黃連性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中醫主用黃連於治療腸胃濕熱嘔吐、瀉痢、瘡瘍癰腫和心火亢盛、煩躁不眠、熱病神昏、譫語及耳目腫痛、口舌生瘡各病症;西醫也將它作為良好的苦味健胃藥和治療痢疾的特效藥。黃連不僅藥用歷史悠久,而又以清熱解毒享有盛名,因而歷代醫家都對它有很高評價。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用藥的經驗,概括為"黃連治目及痢為要藥,古方治痢香連丸,用黃連、木香;薑連散,用乾薑、黃連;治肝火,用黃連、吳茱萸;治伏暑,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口瘡,用黃連、細辛,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寒用,主輔相佐,陰陽相濟,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也。"至今在處方用名上,還保留著炒黃連、薑黃連、酒黃連、吳黃連等傳統名稱,可見古人對使用黃連的研究,已達到相當精細的程度。

  黃連的成分,主要含小蘗鹼百分之七至百分之九,還含有黃連鹼、甲莖黃連鹼、掌葉防己鹼、非洲防己鹼以及黃柏酮、黃柏內酯。據報導,用黃連素治療燙傷燒傷,不論是沸水、沸油燙傷,還是柏油、煤火燒傷,其治癒率均為100%。臨床使用證明,用黃連素治療燒傷創面,不僅能有效地防止感染,縮短療程,並能減輕創面疼痛,患者有清涼舒適感,除用藥前已嚴重感染的創面外,二度燒傷基本不留疤痕。若將黃連一味研末,用油調成稀膏,對輕度燒傷外塗患處,也能收到98.5%以上的效果。此外,將黃連粉裝入膠囊口服,每次2克,每四小時1次,對大葉性肺炎、傷寒等高燒病人,可起到迅速退熱的作用。
摘自《生活與健康報》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