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的針灸療法(一)
張某某,男,2歲,1988年5月28日就診。
主訴(母代訴):脫肛1月,加重5天。
病史:患兒4月28日因腹瀉引起腸端輕度脫出,開始能自行回納,未予重視,後逐漸加重。5月23日以來每天脫出5~8次,常因解便,哭叫引起,但能託扶復位,詢問其母得知該兒足月平產,但素來腸胃功能欠佳,飲食稍有不慎則腹瀉。
檢查:患兒面色萎黃少華,舌淡苔白,脈細弱,指紋淡而顯於氣關。肛門脫出5釐米。
診斷:中醫:脫肛(中氣下陷型)。
西醫:II度脫肛。
治法:益氣升提。
取穴:百會、長強、大腸俞、會陽、承山。
操作:快速進針,緊按慢提9次,留針20分鐘,並可加灸。取百會,宜分開患兒頭發以暴露穴位,先施溫和灸數分鐘後,改用雀啄灸法。長強穴從尾骨尖凹陷處迸針,針尖向上與 骨平行刺入1~1.5寸深;會陽穴在長強旁開1.5寸處進針,針尖向內刺入1~1.5寸深。每日1次,6次為1療程,3個療程而癒。
【按】該患兒起病雖只月餘,但素體較弱,脾胃功能失調,經常反覆洩瀉,以致元氣不足,中氣下陷,大腸失固,故致直腸脫出。中氣不足,運化無力,生化之源不足,血少氣虛,故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指紋淡均為氣虛之象。因此,治療宜取督脈,足太陽經腧穴為主,以益氣升提。百會穴為治療虛性脫肛之主穴,灸之以益氣升提、舉陷提肛;長強為督脈別絡,位近肛門亦具升陽固脫之功,刺之可增強肛門約束功能;足太陽經脈循尾 ,肛門又為大腸連屬部分,取承山配大腸俞可促進直腸回縮;再者會陽為局部取穴,承山為遠道取穴,俱屬循尾 之足陽脈,遠近相配,可增強肛門的約束功能。數穴同用,標本同治,可一舉而收全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