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治頭痛要穴─攢竹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治頭痛要穴─攢 竹
〔取穴法〕正坐或仰臥,在眉毛內側端,當眶上切跡處取穴。

〔操作方法〕毫針針刺法。取攢竹穴,常規消毒後,用1寸毫針快速刺入皮層,針尖稍向下傾斜(約呈800)將針輕快撚轉,當患者出現酸脹感且鼻塞有明顯改善時,為最適宜的進針深度(約0.5寸深左右),即可行和緩輕慢的撚轉手法(約20次/分,720°)右轉(即拇指向後食指向前)時,指力較左轉為重。此時患者往往有酸脹感向額部及眶內放散,每次撚針3-5轉即可,留針5分鐘,行針3次後,邊撚邊退。緩慢出針。

〔適應症〕鼻淵性頭痛。經常鼻塞,流膿性鼻涕、頭悶痛、頭昏、眠差、記憶力衰退。

〔釋義〕鼻淵是以鼻塞、鼻流濁涕以及嗅覺障礙為主症,又名"腦漏",類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鼻竇炎,並會引起鼻淵性頭痛,疼痛部位多為前額部。

  鼻淵的發生多由風熱之邪壅於鼻竅或肝膽火盛,"膽移熱於腦"所致。攢竹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膀胱經"上額至巔,絡於腦",瀉之可除實熱為治本之法。又因膀胱經起於目內眥,挾鼻根,繞行頭巔。故取刺攢竹穴,使氣至病所,直達鼻、腦部,起到通經利氣、清熱利竅的作用,則鼻淵能癒,而頭痛自止。

〔按語〕李惠芳氏報導,針攢竹穴治療鼻淵性頭痛,取得滿意效果。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