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俗稱"打嗝",是由於膈反射性、間歇性痙攣,同時伴有細支氣管內腔的收縮所致。呃逆是在膈肌不自主的間歇收縮運動中空氣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內,同時伴有聲帶閉合所產生的一種奇特怪聲。呃逆產生的原因很多,歸其類分為中樞性及外周性。前者包括精神性、神經病變及中毒性、後者並非病態,包括物理性,如寒冷刺激、飽餐後等。嚴重頑固性呃逆往往是某些慢性疾病如腫瘤、腦出血等預後不良的先兆。劇烈嚴重的呃逆可致賁門部食管及胃底粘膜的撕裂。呃逆的治療方法較多,常用的方法有:
揉壓雙眼球法 方法是令患者閉雙眼,術者將雙手大拇指分別放在患者的雙眼眶上,按順時針方向適度用力揉壓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揉壓過程中若心率降低到60次/分鐘以下時應停止。
閉氣療法 取一臉盆清水將臉部埋於水中約10-30秒,重復幾次後呃逆便可停止。
深吸氣療法 患者深吸氣後閉住呼吸約10-30秒,然後再緩緩呼氣,這樣重複數次呃逆可停止。
頸動脈竇壓迫療法 用手指輕輕揉壓單側頸動脈竇,嚴禁雙側同時壓迫,以防腦缺血而發生意外。
藥物療法 對頑固性呃逆自我療法不能明顯奏效時、選用以下藥物治療。
a.氯丙 250毫克/次,3次/日。對低血壓患者慎用。
b.鹽酸麻黃素10-30毫克/次,重複應用須在6-8小時以上,每次用藥應嚴密觀察2小時左右,對於高血壓患者慎用。
c.東莨菪鹼0.3毫克/次肌注,3次/日至呃逆停止。
d.阿托品0.2毫克,內關穴位封閉,一般1-2次可見效。
e.利他林(為中樞神經興奮劑)肌肉注射20毫克/次,2小時後可重複注射,對癲癇、高血壓、過度興奮者慎用。
(摘自大眾健康報15/11/2001)
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