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高,男,1933年12月出生,湖北省崇陽縣人,中醫主任醫師。現為崇陽縣中醫醫院副院長、湖北省中醫學會會員,咸甯地區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醫學院特聘高等中醫函授教師,咸甯縣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周氏出身於中醫世家,16歲隨父周達侯學醫,秉承家技,1960年畢業於湖北省孝感醫專崇陽中級衛校,從醫五十餘載,擅長內、婦、兒科,尤以治療肝病有獨到之處,治療不執恒方,尤善通權達變,對老年病、腫瘤、疑難雜症的辨治有一定的研究,自擬治療腫瘤的“加減神靈攻癌散”,治療老年震顫麻痹症的“加減定震熄風湯”、治療黴菌滴蟲性陰道炎的“陰菌清除湯”口服液等很多經驗方。先後在全國、國際學術會議上以及省級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被評為“湖北省衛生廳先進工作者”。
組成:茵陳30克,炒白朮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甘草5克,豬苓9克,枳殼9克,鬱金9克,藿香9克,茯苓9克,板藍根18克,澤瀉12克,連翹12克,梔子12克。
功能:清熱除濕,利膽退黃。
主治:鞏膜黃染,肌膚黃,納呆,右脅下連及脘腹脹,精神差,四肢乏力,口渴口苦,尿黃,大便乾,舌質紅,苔薄黃膩,脈沈滑數或弦。
用法:日1劑,水煎2次,共取汁500毫升,分2次溫服。
方解:本方為治濕熱蘊鬱,小便不利,尿黃之證。茵陳為治黃疸良藥,不僅有清熱利濕之功效,又能解肝膽之鬱;配伍梔子、鬱金、枳殼,清泄濕熱利膽退黃,散瘀行氣寬中,連翹、板藍根清熱解毒、散結涼血,配以苓澤之甘淡滲濕,能導水濕以下行,而瀉血中之廢物;以豬苓行水除濕解毒利小便。白朮健脾除濕助土,甘草調和諸藥,通十二經,藿香芳化濕濁和胃降逆,麥芽、山楂、神曲消食導滯,除濕與消導利膽並用,諸藥合用,使濕熱毒邪從小便而出,則脾健、濕運、熱清、毒解,血中廢物得瀉,鬱解、瘀行、膽利、胃和、黃退之功。
臨床運用:脅痛者加川楝子、香附;噁心嘔吐者加陳皮、半夏;脘腹脹滿者加腹皮、佛手;腹瀉者加車前子、蒼朮、扁豆,去枳殼;舌苔厚膩者加薏苡仁、滑石;大便秘結者加大黃;口苦者加黃芩、龍膽草;畏寒發熱加柴胡、青蒿;瘀滯者加敗醬草、丹參、赤芍;谷丙轉氨酉每高者加蒲公英、野菊花;黃退體虛者,加黨參、當歸、山藥、枸杞,去藿香、神曲、山楂、麥芽;自汗或盜汗,加黃耆、麥芽、五味子、桂枝、白芍,去豬苓、澤瀉;心慌失眠者,加棗仁、蓮子、麥冬、龍齒;頭昏者加鉤藤、菊花;肝脾大、五心煩熱者,加鱉甲、丹皮、知母。陰黃者慎用。
<中國中醫藥報>
全球中藥材信息網 提供
亞太中醫藥資訊網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