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中藥漫談 > 藥材介紹

枇杷(附:枇杷葉、枇把花)的藥用價值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枇杷(附:枇杷葉、枇把花)的藥用價值
  枇杷為薔薇科常綠喬木枇杷樹的成熟漿果,夏季枇杷成熟時,呈黃或橙黃色,其味淡甜,是一種人們喜愛的水果。

  批杷葉為枇杷樹的葉片,葉背有繡色短毛。有的人稱它為巴葉、無憂扇或蘆桔葉。作藥用時須刷去葉毛,生用或蜜炙用,具有清肺止咳、和胃止嘔的功效,略有清暑止渴作用。枇杷葉含糖類、鞣酸、石鹼草素等,每次用量為7-15克。但不宜用於寒咳及胃寒作嘔的病人。枇杷花也可入藥用,功效同枇杷葉。

1、治風熱咳嗽:鮮枇杷葉三十五克,冰糖三十五克,水煎服。
2、治百日咳:批杷葉十二克,桑白皮二十克,地骨皮十克,甘草三克,水煎服,連服七日。
3、治肺熱久咳、身熱肌瘦: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份,大黃減半。研為細末,蜜丸如櫻桃核大(約重零點三克),飯後及睡前各含化一丸。
4、治嘔吐不止、腳浮腫:枇杷葉十二克,半夏三克,茅根十克,茯苓十克,生薑三片,水煎服,一日一次。
5、治淋巴結核:枇杷樹根四百克,獼猴桃藤根四百克,搗爛敷患處;同時,用獼猴桃藤根四百克,水煎,加雄雞血滴入兌服。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