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醫藥信息

線上展覽

商務特區 市場行情 中醫智庫 醫藥保健 線上教學 入口網站 專家論壇
 
 
 您好  網站導覽 客戶服務 討論園地 企業福利網 文章搜尋
 

醫藥保健

本區公告






更多資料

 

選擇分類

 
 
 
 
 
 
 

快速搜尋

   
首頁 > 醫藥保健 > 針灸按摩 > 經絡穴道

腰背部常用穴─肝俞(膀胱經)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為肝經之氣輸注於背部的腧穴。主要防治肝膽疾病、眼病、神經系統疾病及血證。

        [位置]
          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背正中線1.5寸處。


        [防治作用]
          黃疸、脅痛(包括慢性肝炎、膽囊炎等)、吐血、衄血、目赤、目眩、夜盲、癲狂、癇證、脊背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
        《甲乙經》:"肝脹者、肝俞主之、亦取太沖。"
        《千金方》:"肝俞、脾俞、志室,主兩脅急痛。"
        《針灸大成》:"目生翳:肝俞、命門、瞳子幹 、合谷、高陽;青盲無所見:肝俞、高陽(左取右、右取左)。
        《標幽賦》:"取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
        《玉龍歌》:"肝家血少目昏花,宜補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頻瀉動,還光益血目無差。"

          據報導,有人用肝俞、膽俞、足三里、太沖為主穴,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68例,平均住院21.6天,黃疸消退平均11天,肝區疼痛平均為8天,肝功能恢復正常平均為17.6天。

          另據報導,長期灸肝俞可使身體健壯,睡眠改善,眼睛明亮,並且可使貧血症狀得以改善,是防病保健的有效穴。


          有人治療復發性麥粒腫,取肝俞穴,斜刺進針4~6分,給予強刺激,不留針,出針時搖大針孔,出針後擠壓穴位周圍,使少量出血(一般出血5~8滴),共治療12例,全部治癒,一般1~3次即可(每周一次)。


        [操作]
        1.灸法:直接灸3~5壯,或溫和灸5~15分鐘。
        2.刺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或向下平刺1~1.5寸。
        3.按摩:點按、一指禪推法或掌推法、摩法、揉法。



上一則 | 下一則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亞太中醫藥網版權所有‧歡迎接洽轉載交換